当国民公公王健林接受鲁豫专访时说出这句定一个小的目标,比如先挣他一个亿,一时间在朋友圈炸开了锅,果然有钱就是好啊,一个亿的小目标,臣妾做不到啊,哈哈。我倒是很认可聪哥他爸先定一个小目标。再定一个大目标,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目标这个问题。
念书的那时,每当开学拿到课本的时候,一摞摞的堆放在课桌上,心里总在想,妈呀,这么多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已经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讲到了课本的最后几页了,这学期又要过去了。开学时看到的那一本厚书,已经全部学完了。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阻碍就完成了呢?而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算了,这么厚还是别学了。我估计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分解法。老师要求的只是每周完成一章节,15周就是一本书。此乃目标分解法。
这样的道理,我估计读过书的你都知道有目标分解法,可是总是做不到啊,每次把目标分解后看到还剩那么多自己再也不想做了。把2000个单词分解到每一天,前几天还觉得看了不少,可到中间就感觉还剩好多,于是你又放弃了。减肥的时候,说的是每天瘦一斤,坚持了几天,还是瘦了不少,可是还是没有坚持下来。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种新的理论去战胜自己。
今天给大家科普下小数字假说
在目标刚刚开始的时候,与其把关注重点放在尚未完成的,比例较大的部分,不如把重点放在已经完成的,比例较小的部分。因为这样做会让人劲头十足。
这里有一个“小数字假说”由古敏中和菲斯巴克设计的实验如下:
在4个月的时间里,900名该店的常客参与了一个忠诚用户奖励计划,午餐期间来店消费十次,就可以获赠一次免费午餐。
一半的顾客拿到的是空白卡片,他们获知,每吃一次午饭就可以加盖一个印章,由于每次消费盖一个章,顾客们的注意力就被引导到了累计的进展上,咱们把这组顾客称为进度累计组。
另一半顾客拿到的卡片上,10个印章已经盖好了,没来店吃一次午餐,店员就用打孔机打掉一个印章,因此,这批顾客关注的是距离那顿免费午餐还剩余多少没有完成。咱们把这一组叫作剩余任务组。
说到此时,我们需要强调一个事实:由于这项研究是发生在一家正常营业的餐馆。因此顾客的消费情况是十分多样的。例如,独自来吃饭的顾客会得到一枚印章,是在卡上打一个孔。这意味着向目标前进了一点点。但请一群朋友或同事来吃饭的顾客可以得到多枚印章(或者是在卡上多打几个孔)这意味着他们取得了显著进展。
分析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
如果顾客最初取得的进展较小,即独自吃饭或请客人数少,那么累计进度组的人更有可能回到餐馆继续消费。如果顾客最初取得的进展很大,那么情况就反过来了,剩余任务组的顾客更愿意回来。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两种情况下,但顾客的注意力焦点被引导到较小的数字上时,完成目标的积极性更高。
无论这个较小的数字指的是已经取得的进展(通往免费午餐的路,你已经走完了30%)
还是剩下的任务(你还有30%的路要走)
结论:
那么对于我们执行目标的时候。你应该在早期的时候把目标对象的注意力引导到已经取得的少量进展上,而不是盯着尚未完成的较大数值。
一旦进程过半,当反馈聚焦到剩余的少年任务上时,人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就会变高。
因此你离目标只有20%了会比你已经完成了80%更能收到鼓舞。
当我们在背2000个单词的时候,假设每天记100个,那么你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哇,好厉害,今天又背了100个,到现在已经背了600个了。那么当你背到一半多后,你就应该是,还剩200个就把这2000个单词背完了。加油,我一定行。于是你的目标顺利完成了。
当团队领导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也应该针对大家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反馈,借此来保持最初的冲劲,比如这个月才刚刚开始,我们都已经完成了这个月目标的15%。而不是:咱们开始做的不错,现在还有85%的任务待完成。
同样,当你为了减肥计划而不吃晚饭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想的是自己已经减掉了多少体重或者是坚持多少天没吃晚饭了。到了后期,就去想想你还有几斤没有减掉或是还剩几天就达到你多少天不吃晚饭的要求了。
通过这一系的论证,如果你想要达到目标,简单的说,在任务的早期,你应该关注“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然后再把关注点转换到“我还剩下多少”。这个方法能帮你坚持下来。
其实到最后就是一个思维的转变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啊。真是思路决定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