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知世界的三大向度 (3/3)
第 [ 8 ] 号文字 2022年3月29日 (初写用于:2019年3月29日;今已三周年。)
关键词: 生命状态、状态检测,全新的学域建设、配套的教学体系,
一个表达式、两大运作模式、三个认知向度。
前言。
(一)走进状态。
(二)定性表达:效果= 技能 × 状态。
(三)状态的波动范围与可控程度。
(四) 两大认知发展模式。
4-1) 外在科技的发展模式。
4-2) 内在状态的调控模式。
4-3) 两个文明的分岔口。
(五)认知体系的教学体系。
5-1)遗失的修行体系、与遗忘了的修行体系的教学体系。
(六)状态检测的数据支撑:
至此,随着状态的价值尽量阐明,状态理念的建设也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如果仅停留在理念建构与逻辑推论上,那也只能陷入玄谈,就不足以谈及生命状态科学的设立价值与学域意义。
另外,在这个以科学话语为主流的时代背景,需要也必须借助客观科学的数据检测,才能更好地论述并支持这套看似格格不入的全新理念。
在多方筛选和大量尝试之后,我们暂时选择了一个以心率变异性为基础的宏观情绪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化模型的构建与模型化数据的优化,构建出一套动态描绘状态变化的检测系统,第一次实现了对人类状态的客观评估与实时解析。
6-1) 修行状态的检测与应用扩大:
东方的修行实践是状态科学研究一开始最重要的探索领域。因为修行实践是状态变化最明显、可控要求最严格的领域。(修行的目的也在于此,这也算是状态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实际收获。)
随着状态研究在修行体系基础上的不断完善,我们又开始了更广泛的行业摸索与应用检测,比如传统的中医诊断、针灸功夫、站桩坐禅,还有包括知识学习、艺术创作、体能训练、疲劳恢复、催眠疗愈、失眠抑郁等各种领域。基于大量长期的客观检测与量化评估,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这套状态理念,并收获了更多的机制认知。
6-2)中医诊治的状态认知:
目前中医界所能宣传、关注,乃至传授的,主要是方程式的第一项“技能”,即知识+技术。其实,也只有“技能”这一项能够进行明确的语言描述和理论传播。而中医背后更深层的内容,不只是经验(一般谈及的经验,因其状态触及的有限性,往往只归属于第一项“技能”的经验),还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体验、那份玄之又玄的感觉、所谓的“功夫”,其实正是生命状态的纵深。
而这一部分,唯有经历相同的体验方可同层谈及;或者只有借助客观的状态数据,才能间接地同一所指。
从根本上说,一个负责任的中医是需要自我修炼的。因为对气血的运行变化、脏腑的生克荣衰、针灸药物的介入干预,乃至于地理时间的气机影响……他都需要有切身的感知体验。
这方面的体验越深,对生命的整体把握和对诊疗的效果掌握就越清晰。所以说中医的源头是道医。古代的名医神医几乎都是修道之人,古籍上甚至标明如扁鹊、葛洪、孙思邈等神医都具有透视功能。(“望闻问切”有其更深的涵义)。
换句话说,真正的中医看病都需要状态的切换。尤其对于具备特殊功能的神医,包括气功师、心理疗愈师,则需要更深层的状态调换。
但这些又能如何表达?只能靠“感觉”、凭“悟性”,所以皆谓之“玄”,所以也很难传承。
6-3) 功能修行领域的混乱:
由于没有客观的检测方式和认知背景,生命感知体验这一领域很容易混乱,历史上也一直很混乱。
很多自然疗法的疗愈功能因为神奇有效,所以很容易流行,也往往昙花一现。因为大师没有修为标准,所以只能盲信;信众没有状态依据,更催生迷信。
另一方面,无论是古老的气功,还是现代的催眠,包括其它灵修冥想,亲历者都需要放松自我、全身心投入。而这种情境既难以自知,更难有保障。
所以轻则导致没有效果、催生“信则灵”的悖论尴尬;重则产生状态失控、恶意操控等严重后果。
所以,真伪、对错、高低、正邪都难以评判,让修行成为生命不敢触碰又玄幻好奇的荒野禁区。
(七)人类状态科学的成立意义:
7-1) 人类认知世界的三向度: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向度:
1)经验逻辑的知识积累:此为人在基础状态下,基于直观感受的经验总结模式。此单一维度,为绝大多数人长期赖以生存的认知与生存模式。
2)检测数据的科学探索:此为人在基础状态下,借助外在检测手段的全新客观探知维度。
科技时代的发展,即是在第一维度的基础上,充分开发第二维度,实现人类在认知视野、认识深度上大为拓展的结果。
3)状态调整的体验深化:此为人打开状态维度,专业训练并大幅调整状态纵深的维度探索。
古代圣人的修行与教导,即是在第三维度的专业成就基础上,回归到第一维度进行真理解析与修行教导的交集呈现。
因为状态这件事本身难以感受体验,语言在没有体验的背景下又无以所指,所以状态纵深的传承至今依然只能靠“机缘”、“善根”与“悟性”。
所谓“师父找徒弟”,真传都需要等到那个能触碰到第三维度的那个对的人。
7-2) 全新的学域体系:
在现今这个第二维度普遍接受的科技背景下,有幸能够实现将第三维度的状态差异借助第二维度的检测数据来辅助印证,将原有第三维度的“玄幻”用状态理念和客观数据来显释,进而通过状态监测的实时评估来明确指导状态调控的专业训练,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幸运,也将是我们打开宇宙认知新维度的最好契机和直接下手处。
但,这需要全局的系统思维和整体的体系观念,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确切的客观证据。为此,“人类状态科学研究”在此时应运而生、势在必行。
从维度的角度来看,它是有别于科学方向的全新探索领域。只不过因为我们需要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借助客观的仪器数据,沿用既已成熟的科学话语,所以姑且使用“科学研究”一词。
而人类状态科学研究,将真正打开一片全新的研究学域,承载全新维度包罗万象的各类新兴学科分支,并将人类从此推进全新的历史纪元。
(八)状态工程的社会应用:
随着全民健康、生命关怀时代的到来,灵性回归的呼唤浪潮也再次重现,它们都是生命体验的领域纵深。此时,状态检测的价值与状态科学的系统理念,或许可以为这个时代提供崭新的参考体系和全新的衡量指标。
因具有主体功能性的衡量价值,状态指标对现有的健康认知也将带来全新的思考。并对诸多特殊疾病,尤其是精神类疾病的宏观性成因及药物效用,更有其根本的评价标准和参考价值。
状态理念的普遍重视和状态数据的明确应用,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基于实时状态的智能监测,不仅可以实现对自身状态的被动觉知,还能实现相应场景的阈值预警:比如司机清醒状态的监测、老板理智决策的评估、家人状态的人性关怀、智能家居的人性互联……
这是对觉知维持的一大外在保障,是基于区别于人体数据的人的数据的真实价值。由此也让我们展开对自身、对生命、对世界的全新价值思考。
总结:
本文的研究,旨在系统性探讨生命状态对个体身心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一套客观的检测与评估生命状态的方法和标准。
以此全新的视角,我们发现:人的生命状态,是一切社会活动与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个人身心综合提升的核心,是人性关怀与个性化服务的重点,更是个体与家庭幸福、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
生命状态的系统性研究,从认知基础和实践维度上弱化了“物我二元”的对立模式,确立了可真正“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和理论依据,从根本上揭开并阐明中华文化的文明核心。
而生命状态的开发实践,正是中华文化乃至东方优秀文明的实践主轴与延续基因,是区别于西方学术文明与现代发展模式的全新坐标轴。
也正是这个新坐标轴,将成为全面揭示“玄妙”东方文明的新视角,这也正是东方文明内在系统的基础支撑与价值核心。
“人类状态科学”的研究设立,以科学话语来明确重建这套古老而全新的认知体系,才能更好的传播生命真切的状态理念,并更好地服务于状态工程在社会应用、人性关怀的方方面面。
以科学精神来清晰阐释这套古老而深邃的生命内涵,才是对中华文化生命精髓的真正尊重与弘扬。这是属于科学时代的科学继承;也是敢于融入新时代、求变存真的真正时代传承。
就“人类状态科学”而言,我们在努力:让文明之“玄”显化、文化之“妙”状态化,也让科技承载的物联智能人性化。
这是生命价值的时代觉醒,更是中华民族带领整个东方文明,开启人性回归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
应运而生,势在必行!
不作猩猩人类,超越丛林法则!
无需惺惺作态,顺从内在心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
愿作新新新人类,“与人类和、与天地交”!
止于至善,焕发全新正能量!
“人类状态科学”的时代意义 (下)
第 [ 8 ] 号文字 : 人类认知的三大向度 (3/3)
(初写用于:2019年3月29日;2022年3月17日再修再用,今已三周年,对外公开发布。)
人类状态科学研究中心 [宣]
2022年03月29日
原创不易!同勉提升!共襄盛举!
欢迎点赞交流: SRCHLS@126.COM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 Living State (SRCH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