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看官,在破解晁盖死亡真相之前,请容许在下引用《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的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能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就是奸猾无比的一代枭雄刘备临终遗言,和刘皇叔一样,破解晁盖死亡真相的转折点,就在于晁盖的临终遗言:“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这句话,看上去平淡无奇,看过水浒的都知道,晁盖是被射成重伤而不治身亡的,作为梁山的头号扛把子,死在外人之手,自然要给下一任接班者,留下点什么,总不能白死了吧?
关键是,问题就出在这句话上!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
晁盖领军攻打曾头市的时,中了一支箭,拔出来一看,箭身上刻着“史文恭”三个字,这句话作者施耐庵,在原著中反复提及了这个名字。
貌似,没什么猫腻和伏笔,可作为读者的我们,往往被一些先入为主的信息误导,否则柯南怎么还没完结呢....
箭支,是史文恭的箭,都刻上名字了,肯定不会有假。
但是,放箭的,真的是史文恭吗?
《战狼2》中,冷锋根据一枚雕刻特殊花纹的子弹头,寻找杀死战友的雇佣兵,最后决战,冷锋发现老爹就是这种特殊花纹子弹的主人。
请注意,如果老爹的这把枪和子弹,交给他的下属,然后实际上是老爹的下属,杀死了冷锋的战友。
反应过来没有?
箭支,是史文恭的箭,但未必是史文恭放的箭!
况且,《水浒传》原文已经阐述了,晁盖进攻的位置是北寨(守将是曾涂与苏定),史文恭是作为主帅坐镇总寨指挥战斗的。
弓箭手在箭身上涂抹标记,除了显示个性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增加证明,究竟是谁射杀了敌人,以便于兑换军功,步兵和骑兵,都是取敌人首级为标记,所以弓箭手要想立功,这种证明方式,是很有效的。
现代的子弹,都能捡拾弹壳,重新装填为子弹,那么古代的箭支,也自然重复发射,要不然就没有“草船借箭”这个成语了。
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
晁盖临死前,是否对察觉自己死亡的诡异?虽然那支箭造成的创伤很大,但是好像还不至于啊....
梁山头号扛把子的名号,晁盖不是靠世袭得来的,而是靠武力获取的(本身这个职业就不光彩,谁拳头硬听谁的也没错。),现在自己快不行了,下一任接班人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按照常理说,晁盖伸腿,宋江顺位,这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宋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获取了名义和实力上的二把手地位,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威望均无人可比。
所以,晁盖无论情愿还是不情愿,找宋江接遗嘱,没毛病。
但是,晁盖临终遗嘱的强大性,简直就是白帝城托孤的翻版!
晁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因为他叮嘱的不是梁山日后的走向,包括照顾跟随他的人之类云云,而是要复仇。
任何事物,都有其动机性。——鲁小鱼
上面讲道,晁盖对自己死亡的诡异,肯定是满腹疑虑,要不然没必要对宋江说这么多此一举的遗嘱。
任何一位梁山扛把子继承人,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上一代老大,被敌人干掉,而继承人则坐视不管,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要做的。
那么凶手,是宋江吗?
宋江见晁盖死了,哭得发昏。宋江道:“却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遗言,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亦不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这一番话,表面上看起来,是宋江在假意推辞,不肯当山寨之主。
实际上,宋江是在有意偷换概念,故意混淆视听!
上面的桥段已经说明了,杀死晁盖的那支箭,不一定是史文恭射的!
如果宋江当时是哭昏了头,说的一句胡话,那么他日后肯定也是要追踪此事的,但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宋江不止一次的向众人,反复灌输强调这一概念,那就是:史文恭射死了晁盖。
在施耐庵安排的后续桥段中,梁山出兵攻打曾头市,梁山要为晁天王报仇雪耻了!
于是,有了以下情节:
宋江聚众商议,要与晁盖报仇,吴用出面阻止:“哥哥,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哥哥与师,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未为迟矣。”——晁盖刚死不久
晁盖死后的第二年春天,宋江纠集大批兵马,意欲攻打曾头市,宋江本人很愤怒,原因是损失了大量财产。宋江闻言大怒道:“前者夺我马匹,今又如此无礼!晁天王的冤仇,未曾报得,旦夕不乐。若不去报此仇,惹人耻笑!”——晁盖死后第二年
梁山和曾家第二次会战,双方打得你来我往.....
奇怪的是,曾家从未提起干掉晁盖的事情,这多长脸的话啊,为什么不说呢?
更诡异的是,宋江也从未公开提出过曾家有杀晁盖之仇,他只是要讨回自己的宝马,也不说替谁报仇之类云云。
莫非,双方都同时得了“晁盖遗忘症”?
答案就是,晁盖之死,于曾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呵呵,破解晁盖之死,算完成了一半了。
施耐庵的伏笔,其实比南派三叔小说的伏笔,要明显的多。比如曾家呈给宋江的停战信:
“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时之勇,误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如蒙罢战休兵,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赍金帛犒劳三军。此非虚情,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照察。”
宋江看了,果断回信写道:
“梁山泊主将宋江,手书回覆曾头市主曾弄帐前: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疋,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忠诚既笃,礼数休轻。如或更变,别有定夺。草草具陈,情照不宣。”
宋江说:“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
好一个自来无仇!这句话,简直秒到了极点!
晁盖,果然不是死于外人之手,而是被梁山内部人,给干掉了!
凶手,究竟是不是宋江?这个先不要着急下定论!
宋江当时在梁山内部,已经成为实力派二把手的角色,干掉晁盖,就能荣登宝座,这也没毛病,但要是通过这一点,就一口咬定是宋江害死了晁盖,未免太武断了。
晁盖那强大的临终遗嘱中:“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
这说明,晁盖虽然怀疑宋江,但是他认为不太可能是宋江干的,因为完全没这个必要。
倘若晁盖不死,宋江派系再发展发展,恐怕晁盖就要自行隐退了,但从宋江后面的表现来看,晁盖之死,宋江肯定要负责任的,或者说,最起码宋江知道晁盖死亡真相的真正原因。
再回到,晁盖死亡前后,天王刚一伸腿,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么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
嗯?吴用是宋江的心腹,他站出来很正常,但是林冲这一举动,倒显得不正常了!
之所以把林冲显了出来,不是个人偏见,因为林冲有杀扛把子的前科啊...
“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这是林冲的经典语录。
第一代扛把子王伦,在梁山内部火拼的争斗中,被林冲直接干掉了。
林冲把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以王伦为例!”
嗯?这句话的含义,可就大了。晁盖,你就放心当你的扛把子,谁要是不服,就和王伦一个下场,那就是被我一枪刺死....
哈哈,施耐庵的伏笔,在晁盖上位的时候,就已经插下了,而且伏笔的核心人物,就是林冲。
而且,林冲杀王伦,是为梁山前途考虑。王伦与晁盖比,无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晁盖与宋江比,同样也是无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
搞明白林冲的这个思维逻辑,晁盖之死似乎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先不要妄下定论。
别忽略了,晁盖是箭伤毒发身亡!
射箭的那个人,和往箭身上萃毒的那个人,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晁盖刚中箭,还能行动和言语,但疗伤后,却不能言语。
这是啥情况啊?
复盘晁盖中箭的过程:
“都回到帐中。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
这段描述,箭是射在脸上,是致命部位,但晁盖还是清醒的,拔箭后失血过多才晕倒。
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
注意看重点,林冲敷了药以后,才发现(原来)晁盖中了毒箭(药箭)的。
也就是说,射向晁盖的那支箭,究竟是不是毒箭,取决点在于林冲的金枪药,有没有敷上去!
哈哈,这么多伏笔和若隐若现的证明,索引的最终要素,竟然不是箭,而是药。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昏迷不醒的晁盖突然醒了过来”,晁盖中毒之后,难道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在此斗胆推测:林冲借机敷药时,毒杀了晁盖!
林冲作为梁山的第三号虚名派(有一定武力和地位),他的风格是一惯不出头,恰恰每逢梁山换届时,出头最积极。这是他保持在梁山地位的生存手段,很简单很粗暴,老大你没我,你能当老大?
那么是宋江指使的吗?貌似不像,宋江最喜欢李逵,是因为其头脑简单又愚忠,什么事儿都敢干!
背后来一刀,符合宋江的风格,但宋江绝对不喜欢林冲这样,行动果敢又有头脑的,万一哪天来了个更有实力的二号人物,或者他自己想当一号,那岂不是报销了....
所以呢,即使宋江知情,他也未必会说,或者是吴用这样的人,出头去穿针引线,甚至有可能吴用刚一说话,林冲就拿出准备好的方案了...
这些,都是说不定的,要看看官您对阴谋论的理解。
但若是我来评价,那就是一句话:“自古一物降一物,五步之内,必有克星!”
宋江派中的好汉,在当时没有人是林冲的对手,因为林冲投奔梁山前,名声在外,虽然是虚名,但是也有很多朋友,贸然对他下手,或者黒死,恐怕损失不小。
所以,头脑和心思相对简单的卢俊义,就被宋江瞄上了。
卢俊义与林冲,同为周侗弟子,让卢俊义当二号,林冲没脾气,也不会轻举妄动,因为二号,还在感激一号的提拔之恩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