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著名作家沈从文小时候天资聪慧,却是个贪玩的淘气包,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时的私塾教育古板、严苛,很容易让小孩子产生抗拒心理,沈从文又记忆力超好,背书易如反掌,何苦要在那死气沉沉的学堂里熬时光呢?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小沈同学心心念念的愿望,也是他想方设法去实现的目标。对他来说,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和纷繁热闹的市井生活,实在是比学堂里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什么的有趣多了。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生活中充满了疑问,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私塾里不教这些,老师也断不会告诉你答案。咋办?那就只有自己去找啰。去哪里找?当然是去学校以外的大千世界去找啰。
于是,沈从文就“跟从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塾师的方法,逃避那些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
这其中,尤以沈从文的一位张姓表哥鬼点子最多,对沈从文的影响最大。这位张表哥带着沈表弟去自己家里的果树园中、城外山上、各种野孩子堆里,以及水边去玩。
渐渐地,小沈同学逃学逃出了门道,一个人也经常去各处闲逛,看人下棋、打拳,看街上的人做各种事儿——绞绳子,织竹簟,做香,磨针,做伞,做皮靴,剃头刮脸,染布,推磨,杀猪,做冥器……
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马有失蹄,人有失误,何况一个小孩子。逃学的次数多了,总有被抓到的时候。家里人不明白怎么回事,以为是老师管教不严,于是就给小沈同学换了个老师,学校自然也跟着换了。大人们万万没想到,这一换,时间更宽裕了,反倒更方便小沈同学逃学了。
换了学校之后,在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有各种店铺、作坊,那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小沈同学每天都走走停停,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够。况且,时间有的是,小沈同学还总是绕路去玩。
若从西城走去,在那边就可看到牢狱,大清早若干人带了脚镣从牢中出来,派过衙门去挖土。
在我们看来,牢狱总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带着脚镣的犯人从眼前走过,怎么想怎么觉得吓人啊。然而,这对小沈同学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人家还总是乐此不疲地从杀.人中找乐子呢。
若从杀. 人处走过,昨天杀的人还没有收尸,一定有野狗把尸首杂碎或拖到小溪中去了,就走过去看看那个糜碎了的尸体,或拾起一块小小石头,在那个污秽的头颅上敲打一下,或用一木棍去戳戳,看看会动不会。若还有野狗在那里争夺,就预先拾了许多石头放在书篮里,随手一一向野狗抛掷,不再过去,只远远的看看,就走开了。
小沈同学还时常看人杀牛,看来看去,杀牛的流程和牛内脏的位置,他都一清二楚了。由于常看人织簟子(注:簟子就是竹席),对于这一行的手艺,小沈同学那是明明白白的,似乎比写字还在行。铁匠铺里任何一件铁器的制作秩序,他也绝不会弄错。
春天,他就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然后找街上的木匠斗蟋蟀玩,每次都把捉到的蟋蟀输给木匠,第二天继续斗,继续输,最后就高高兴兴地空着手回家了。
有时逃学又只是到山上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主人拿着长长的竹竿大骂着追来时,就飞奔而逃,逃到远处一面吃那个赃物,一面还唱山歌气那主人。
如此看来,沈从文小时候真是胆大妄为的很呢。
彼时,去私塾上学的孩子们人手提一个书篮,里面装着的是十多本书,份量很重。如果逃学时再挎着这个书篮,就太笨了。自己受累不说,叫路上的大人看见了,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个逃学的孩子,免不了要挨一顿训斥,那也就逃不成学了。
怎么办呢?这点小麻烦是难不倒小沈同学这一群机灵鬼的。他们自有办法——把书篮寄存到一个土地庙里去,那里无人看管却非常安全,到时候各自拿着自己的书篮回家就是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逃学总有失败的时候,家里和学校的两顿打定是少不了的,有时还常常要罚跪。此时,便是小沈同学练习想象的好机会。他一边跪在屋角,一边想着屋外的精彩世界,想象着自己恰巧生出了一对翅膀,飞到各样动人的事物上去。河里的鱼儿,天上的风筝,空中歌唱的黄鹂鸟,树上累累的果实,都是他神往与想象的对象。
由于这神往与想象,小沈同学常常忘记了处罚的痛苦和时间,也从不在处罚时感到过有一丝一毫的冤屈。
一个小孩子但凡常常逃学,必然要野一点,性格也必须强悍一些,不然不可能到各处去跑。
因为一出城外,随时都会有一样东西突然扑到你身边来,或是一只凶恶的狗,或是一个顽劣的人。无法抵抗这点袭击,就不容易各处自由放荡。
小沈同学人虽小,勇气却不小,到哪去都不怕,加之他又机灵、敏捷,同人打架时常常占点上风,很少吃亏,即使偶尔运气不佳,不小心被人摔倒,他也总有办法翻身起来,压到对方身上去,很少吃亏。
小沈同学还真是人小鬼大,无所畏惧。一路逃学过来,他见识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世间的许多事情。
沈从文先生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中,记述了他儿时的逃学趣事,读来妙趣横生,每每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