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历史的温度》一书,被第一册所吸引,然后就停不下来,最后一册第六册马上看完。给一些朋友推荐过这套书,我是比较喜欢历史的,索性借着这套书阅读完结之机给自己对阅读历史的体会做个梳理。
首先是对知识点的获得,历史一词太过广阔,绝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只能窥其冰山一角,也有专攻一点的学者,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红楼梦》。但对于我而言并不在于挖掘历史的深度,更多的在于拓展其广度,通过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向更多的方向拓展出去,就像探险家一般,根据一些线索发现新的天地。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历史较为枯燥,这种观点可能与学生时期死记硬背的各种时间、人物、事件等等造成的影响,其实可以从感兴趣的点入手进行阅读。近些年汉服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之前在西塘古镇参加汉服文化节时见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身着汉服穿行于古镇中,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衣服也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口,通过汉服文化给小朋友打开一道口子,让其从小就对这些历史文化产生兴趣,但前提是家长朋友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只有自己真正懂这些才行。至于这些东西有没有意义,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次是历史思维的培养(可能历史思维这几个字表达得不够准确),我们现在去看历史中的人事物都习惯性的用上帝视角去看,这种视角看事物都不太通透,常常会忽视其人事物本身所在的社会背景,换个概念就是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维,将自己代入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去思考当事人所做出的抉择,去剖析特定背景下的成功与失败,历史人物走的每一步都可以去揣摩,但凡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笔的人物,无论成功、失败,都难能可贵。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经常用历史思维去揣摩历史中的人事物,很多历史中的错误重现在自己身边时也能警醒一些。看待其他事物时角度也会更多一些,而不是局限于那片面的观点,导致“三低”,眼界太低、维度太低、格局太低。
最后就是能正视自己、正视我们这个民族了。“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自信中有一个叫做文化自信,这里就得提到另一个名词——“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成败与否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短视频行业也在迅速发展,一些事物传播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现在也不是从前有图有真相的时代了,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可以让我们知道的,或者是故意让我们知道的,很多信息没有相关的规定不能释放出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化学反应,一次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千次万次呢?是非对错、善恶黑白就在一次次中被偏转。其实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输得很彻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正视我们的文化,而历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文化,去正视我们的优秀与不足,去不断校正我们的方向。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个人的一些胡思乱想,喜欢一项事物不需要有理由,就像很多朋友喜欢历史、喜欢阅读,就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作家——马伯庸,他写历史写得挺有意思的,角度也比较刁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