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潜意识的觉察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患者当前的问题中构建思路的能力
4、共情能力
5、保持中立姿态的能力
6、忍受不确定性和模糊不清的能力
7、独当一面的能力
8、对移情的觉察能力
9、对反移情的觉察能力
10、忍受焦虑的能力
11、对焦虑引发的幻想的忍受能力
12、“同调"能力
13、对个人影响的觉察能力
14、坦白自己的幻想
15、对强烈情绪的忍受能力
16、保持和处理设置的能力
17、精神分析理论/技术知识
18、创造力
19、换位思考和体验的能力
20、聆听表面材料的同时捕捉内在信息的能力
21、共情的同时具有反思的能力
22、对自己的认识
23、在小组活动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24、接纳别人的能力
25、对别人和自己的情感状态有敏感性
26、价值观的稳定
27、忍受沉默的能力
分别讲一讲这些特质和能力:
1、对潜意识的觉察能力。
精神分析的态度,就是在潜意识层面工作。所以,对潜意识的觉察能力,至关重要。
有一句精神分析名言:本我知道的,比自我承认的多。在这里,本我是潜意识层面的,自我承认的部分是意识层面的,把这句话作为句型,可以造岀很多句子来:-身体知道的,比眼睛看到的多
--口误知道的,比听到的多-装病知道的,比痛苦更多
-梦知道的,比对梦的回忆多 f例子。f私人企业家,因为决策失误导致了企业破产。当他去向另夕―r成功的企业家咨询的时候,别人会了解他的决策是什么、这个决策在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下是否合理、决策实施过程中有什么疏漏、他有没有忽略什么重要因素、具体损失了多少钱,等等。这些全部都是意识层面的。
但如果他去找T立精神分析师,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精神分析师会关注他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比如童年经历、跟父母的关系、创伤性体验、超我的强度、强迫性重复、自恋、内疚感等等,这些内容,都可能跟这位企业家在此时此刻、以这种方式、体验一次这个程度的失败,有直接关系。简单地说,精神分析师不在乎你损失了多少钱,而在乎你在损失钱的这件事情上,内心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看到,企业咨询和心理咨询(精神分析)关注的内容完全不一样。所以,精神分析师需要具有穿透现实的迷雾,直达潜意识深处的能力.
那些对现实问题分析得逻辑缜密、丝丝入扣的人,并不适合做精神分析,因为他们可能被逻辑蒙住了情感或潜意识之眼。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指的是把从书本、各种培训、各个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用于每
—50分钟咨询时段的能力。
只有理论,近乎书呆子,使得医患之间隔着厚厚的灰色之墙(歌德语:理论是灰色的),不可能制造改变;只有实践,就可能永远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效果也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需要的是心智的整合功能,既能整合大脑分管逻辑和感受的不同部分,又能协调脑内的储存和眼前的现实的关系。
也许在f好的精神分析师那里,既没有理论,也没有实践,而只有二者之间的链接。
理论和实践,是f动态平衡的关系。理论是从100个人身上归纳出来的概念化的内容,在面对第101个人的时候,它需要进行修正。如果分析师不能通过具体实践修正理论,而只是去验证他脑子里的理论,他眼前的这个人就不存在了。
无法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分析的解释是:你去掉了理论的科学部分,把理论当成信仰,这样的信仰跟实践的联系,可能动揺你的信仰,造成你的人格的不稳定;你自恋,力比多向内投注,无法投注到具体案例上;你自我边界脆弱,担心跟患者的链接会造成融合或被吞噬;等等。
3、从患者当前的问题中构建思路的能力.
这就是个案的概念化,即提出一套解释或者假设。这一思路包括三个步骤: 描述来访者的问题和模式、回顾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以及在问题 和模式跟成长经历之间建立联系.
具体内容包括:
--来访者此时此刻的问题作为“结果”,那他的过去的哪些经历是“原 因” --早年的关系,是如何在现在的关系中重复的
--来访者的自我表象,是怎么被他的养育者镜映的-过去的创伤,在其人格中留下了什么现在可见的“疤痕" 一在跟分析师的关系中,哪些是"过去在现在的重现” 一来访者学会的保护自己的方式是什么,这些保护方式有没有与时 倶进
我们看到过许多分析师报告的概念化了的治疗案例.有些概念化的内容,有照搬书本上的理论的嫌疑,把过去和现在的连接,写得生硬、牵强和破碎;另夕1些分析师做的概念化工作,则流 畅、合理和全面,不是诗,但却像诗一样直指人心。
仅仅敏锐地看到来访者的问题,是不够的。生活中有些"江湖经 验”丰富的人,也能准确的看到一个人的问题。分析师还应该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问题、
做何种干预,使得来访者的人格僵化的部分得以松动,
4、共情能力
进入到他人内心、体验到他人的感知、情感、想法等的能力。以下类型的人无法共情: -过度自恋者,他眼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样的咨询师无法倾 听来访者说什么;他更在意自己的理论是否能够在来访者身上得 到验证,而不太在意来访者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他可能有意无意 逼迫来访者用病情改善来“赞美”他,跟来访者形成自恋性的竞争关系;他还可能因为来访者对自己表达不满,而岀现自恋性的暴
怒.
--自体破碎或者虚弱的人他恐惧进入别人内心,因为那会使他更加破碎。极端情况是,当咨询师刚刚失去了亲人、自体处在较弱的状态的时候,就需要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他无法共情他人,他自己就是需要被共情的人。
--有太多共情,其实也是一种共情能力不足的表现。“多出”的那部分共情,是咨询师投射的结果。面对过多的共情,来访者可能会
感觉到自己被“误解了”,或者产生疑问:我有那么可怜吗?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男性来访者对他的咨询师说:我的父亲
最近去世了。咨询师貌似共情地说:你一定很难过吧?这个回应加重了来访者的内疚感,因为他正在为自己没有感觉到一点点难受而自责不已。咨询师的恰当反应是保持沉默,等待来访者自己说出来他的感受,或者中性地说:我想知道父亲去世带给你的全部感受.
共情跟可怜对方是不一样的。共情是"如其所是”地極对方,WrT 怜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暗示:你的处境真糟糕.这会使对方的状态更加虚弱,或者变得愤怒。
共情在自体心理学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科胡特认为共情是进行深度心理探索的最重要的工具。事实确实是如此:只有先成为来访者,才能帮助来访者。
5、保持中立姿态的能力.
中立是指价值中立和态度中立。这要求咨询师在认知上有巨大的灰色地带,这个地带介于对和错的绝对判断之间。换句话说,咨询师不对来访者的想法和行为做对和错的判断,而仅仅是去理解。
咨询师作为—具体的人,肯定有自己的价值观、好恶等。在成 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的路上,需要作岀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扩 宽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心胸开阔之后,自 然能够容得下一些相互冲突的价值体系。这有点像武侠小说里, 那些顶级高手,都学过所谓正的和邪的两派甚至很多派武功。二 是学会不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带到咨询中去。极端的例子 是,不管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多么虔诚的某宗教的信徒,你也不可 以在咨询中用你的宗教的教义来看待和要求来访者。咨询外和咨 询中的价值观的某种差异,是可以被理解也是被允许的,但是, 这个差异如果过大,除了调整上的难度之外,还可能表示咨询师 在人格分裂-整合的连续谱上,靠近分裂的那一端。这对其职业的 影响,需要审慎评估。
价值中立甚至包括概病本身的态度.瀕发性获益的面质(系 统家庭治疗叫做积极资源取向),客观上可以起到改变对疾病的 态度的作用.有时候疾病本身不是大问题,对待疾病的态度才是 大问题.
价值中立和共情,有时候是冲突的。比如当咨询师共情来访者有些偏激的愤怒的时候,就对其中立态度有冲击,这个时候需要咨询师具有相当的人格的灵活性,能够在共情和中立两种状态中来回游走.
6、忍受不确定性和模糊不清的能力.
我曾经问过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前副主席、挪威精神分析师Vavin博±:最近20年,你觉得自己在专业上最大的进步是什么?他回答说:能够在不清楚自己和来访者关系的情形下,继续工作。
不确定性制造焦虑。能够忍受焦虑,是对咨询师特质的基本要求。除了忍受之外,咨询师焦虑时可能采取的不恰当方式是,过于急切地寻找确定性,希望尽快地理清跟来访者的关系,这样做并不恰当,理由是,这会逼迫来访者虚假合作,并以"逃入健康”的 方式满足咨询师的需要。
7、独当一面的能力.
精神分析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孤独的职业,日复一日地一个人独自面对来访者和他的问题。在50分钟f时段的治疗中,他没有任何外援,一切都要自己作出判断和采取行动(语言干预),并且要完全地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这就需要咨询师有相当独立的人格,能够不需要请示或指导就能“乾坤独断"。当然,在分析之外, 是需要找督导师的,
8、对移情的觉察能力
移情是指来访者把早年的关系转移到跟咨询师的关系中,所以准确的翻译应该叫“转移关系”。对移情的分析,可以让来访者意识到 过去对自己的影响、或者自己对过去的忠诚,以最大可能性摆脱 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更加接近完整地“活在当下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像是考古学,要层层挖掘T•人的精神世 界。所以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需要对来访者呈现的 一切,做"时间检测”,哪些是婴丿戲的,哪些是学习控制排便期 的,哪些是跟父母的三角关系期的,以及哪些是对此时此刻的关 系的恰当回应.
9、对反移情的觉察能力.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被来访者激起的全部的反应,不包括咨询师自己的模式性的反应.SSPJfi兑的反应,包括情绪'想法、时等,或者一切心理活动.
首先是要辨别哪些是来访者的,哪些是自己固有的。对自己固有的反应模式的了解,决定性地影响咨询师识别反移情。这个能力的最有效的获得方式,是咨询师本人接受分析,德国精神分析界称之为自我体验,美国称之为自我分析。
觉察反移情还需要这样一种能力,即"把自己当别人看"。因为观察 者是自己,被观察的反移情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部分 好像是"别人的”,才能看得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发生了分 裂,分裂成了内和外两个部分,即观察者和被观察者.
分裂的自我意味着:我是我的同时,我不是我.这是心智化能力 的表现.心理学界最重大、也是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是: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度,并不亚于完全了解宇宙的奥秘,或 者说它本身就是宇宙的最深奥的秘'密,到现在为止我们不知道这 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们确定地知道:自我能够分裂,所以"枷道 斷道、鮑道我不知道",这虽不是意识的本质,但却是只有意识才可能具有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