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 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4. 事缓则圆,入缓则安,语迟则贵
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8.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4.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5.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1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7.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1.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4. 天道无亲,常于善人
25. 缓而图之,则大利;急而成之,则大害
26.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7.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28.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9.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3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1.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3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其它
1.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
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4.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
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货殖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