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副有故事的小趣联。
第一副:“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斩白蛇,兴汉室,高祖是刘。”
过去,有两个人,一个姓李,一个姓刘。他们俩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无拘无束,经常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有一天,姓李的对姓刘的人说:“我有一个上联,不知道你能不能对出下联?”
老刘说:“你说说到底是什么上联?”
老李说:“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
这个上联从字面上理解,是说骑青牛和过函谷关的名人是老子李耳。
但是老刘也听明白了,“老子姓李”,这是在占老刘的便宜。
老刘也没客气,马上对出了下联:“斩白蛇,兴汉室,高祖是刘。”
这个下联也是,从表面上看是在讲汉高祖刘邦斩蛇兴汉的事迹,其实是把老李占的便宜给找回来了。
“高祖”比“老子”的辈份可是大得太多了啊!
第二副:“千舟竞发,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古时候,有一个武将和一位文官谁都不服对方。
一天,武将对文官说:“我有一个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文官问:“什么上联?”
武将说:“千舟竞发,橹速不如帆快。”
这个上联字面上是说,水面上帆船能借助风力,要比只能摇橹的船快一些。
但隐藏的意思是,你们文官不如我们武将。“橹速不如帆快”其实是指“鲁肃”不如“樊哙”。这里暗含一文一武两个古人。
文官自然明白其中的奥妙,马上针锋相对,给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这里的“笛清”是指北宋名将狄青,“箫和”是指西汉开国丞相萧何。
表面上说笛音虽然清脆,但是不如箫的声音厚重温和。
其实是说,以狄青为代表的武将不如以萧何为代表的文臣。
二人一来一往,互不相让,对句构思也很精采。
第三副:“既住一巷两街,彼此何分南北;再要七嘴八舌,全都不是东西。”
某个小县城有一条东西方向的街巷,路南和路北的居民一直都有矛盾,经常发生冲突。
这里住着一位姓王的退休老教师,经常会给两边的人进行调解和劝慰。
可是,几年过去了,大家还是我行我素,不思悔改。这时王老师年纪也大了,有点劝不动了。
于是,他便在自家的大门前挂上了自撰的这副对联。告诉人们不要再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争吵,既然一个胡同住着,不要太过于敌对,要团结和睦。
对联的语气虽然重了一点,但是用心良苦,希望邻里之间关系和谐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