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伴着凉爽的晚风,我认真拜读了鸣凤乔老师的的文章《关于鲁迅的《药》说点什么》,获益匪浅,一时之间心里思潮澎湃,所以也抖出几段文字来凑个热闹。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字为豫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鲁迅先生的作品种类繁多,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鲁迅先生说:“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主将。”这个评价完美地概括了鲁迅的一生。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就以笔杆子为武器,创作了一系列旨在唤醒民众革命意识的经典作品,比如《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孔乙己》《风波》等。后来,北洋旧军阀专政,压迫进步群众,镇压爱国运动,鲁迅先生又写文章尖锐地抨击反动政府的暴行,比如《纪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一生忧国忧民,《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等名篇传诵至今。如果要给上个世纪的中国著名作家影响力弄一个排行榜的话,鲁迅先生肯定名列榜首,而且毫无异议。
记得第一次学到鲁迅的文章,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少年闰土》。那是一篇很温暖的乡土小说,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那个时候太年幼,对鲁迅知之甚少。
到了中学,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著名散文,才对鲁迅先生多了一些认识。这篇文章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院留学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幻灯片。里面有一个场景: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战胜了俄国,把几个给俄国人当特务的中国人抓起来残忍杀害。而在一旁围观的其他中国人,只顾着看热闹,麻木不仁地笑着,完全意识不到自身的处境。鲁迅从那一刻清醒地认识到,思想不觉醒的国民,无论体格多么健壮,也不过是充当麻木不仁的看客罢了。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重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一个作者,反映现实,描绘风景,表达观点,显露才华。一个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人们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一个思想家,用手里的笔杆子挑起救国救民的重担,并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先生就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先生第一次署名“鲁迅”这个笔名的作品。这部作品读来令人震撼不已。如果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禁锢,那么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把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赤裸裸地扒了出来。小说末尾的“救救孩子”,反映了鲁迅先生对民族下一代的深切关注与希望。
《药》是鲁迅的另一篇重要作品。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寻医问药不见好转。华老爹听人说吃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就在夜色中拿着银子去买。夏瑜等革命志士为革命而流血牺牲,民众不但没有被他们的革命信念唤醒,反而去买蘸了他们鲜血的馒头来治病。小说最后华小栓的坟和夏瑜的坟就隔了一条小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众的麻木和不觉醒让人痛心,革命者的鲜血白流了,旧中国依然沉睡不醒。夏瑜坟头的花圈,既是对革命志士的纪念,又是悲哀的挽歌。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中篇小说作品。鲁迅先生在这部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麻痹与陶醉的阿Q形象。阿Q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欺欺人、自私自利、倚强凌弱、流氓习气,恰恰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毒瘤。
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刻画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家境贫弱,几乎身无分文,最拿手的就是知道“茴香豆”的“茴”有二十几种写法,而且始终沾沾自喜,坚持维护自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读书人形象。这样的一个极度保守而迂腐的读书人,像极了吴敬梓《儒林外史》里面的一干深受科举制毒害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旧式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竟然把人性扭曲到如此境地!
《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读来令人愤懑而又伤感而又激情澎湃的散文名作。鲁迅先生在文中深切怀念了和刘和珍等几位学生代表相处的经历,回忆了她们的音容笑貌,痛斥了北洋旧军阀政府迫害爱国群众的无耻暴行。先生把笔杆子当做匕首和投枪,毫不留情地向当时的反动政府宣战,慷慨激昂之情溢于言表。
“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先生呐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先生被誉为“民族之魂”,当之无愧。
如果说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荡涤自身的心灵、强化自身的骨血,那一定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和精神。先生虽已作古,可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忧国忧民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感召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欲望膨胀、道德滑坡、信念缺失的时代,我们真的很有必要认真重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不光是一种阅读体验,也是自身血肉与骨骼的重生。因为鲁迅先生的精神,真正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