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了2023死去活来的收获,活着的感觉,是在一个一个的“我喜欢”“我想要”中体会和验证的。在我喜欢中复活,在我想要中起身。
我想要之后,接踵而至的下一个台阶,是“凭什么”。凭什么,换个心理学界说法就是配得感。
“配得感”是最近反复在我的生活里出现的词。
今天跟两个朋友聊起西风大大文章里传递的价值观,回顾价值观的塑造经历,延伸着聊到了我们的配得感。
很有配得感的朋友向我们展示了对同样一件事情完全不同的解读角度。她很自然的说要主动要。能够要到的爱也是真爱,不爱你的人要也没有用。
然后她说了一句让我振聋发聩的话:“你自己能永远把你放在第一位吗?”
脑子里轰隆隆的响了一阵,对噢,如果我自己都不能这么对我自己,那别人不会一直主动如此对我,这不是自然而然的常态吗?主动要,是主动传递出一个机会。别人愿意不愿意,是别人的事,但你自己主动不主动,是你多大程度上重视自己的想要呀。你自己都不主动要,还想着别人比你自己更重视,要主动给你才行吗?
不过在“主动要”这件事情上,我总是有障碍,很难落到行动上。以前偶尔碰到时也尝试着摸索过几回,浅尝而止没有深入。我知道这里一直有卡点,因为不那么紧急,所以至今我的被教练话题清单里,还写着它。
借今天这个契机,我试着花了点时间做了个自我教练,又去探索了下,想深入些看清楚这个卡点,看能不能突破它。
我仔细的感受“主动要”这个词,然后有一个声音浮现出来说:鼓捣要,那不是“强人所难”吗?另一个声音立马毫不犹豫的附和它:对啊对啊,那不是强人所难吗?
乍一听似乎是这样,没毛病啊。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没这么简单。我让自己就停在这儿,蹲着,静静的看它。然后突然一个瞬间,我蓦地发现了这句话里的“前置条件”:我默认“主动要”=“鼓捣要”。这个发现就像找到了房间里的灯泡开关,啪一下按下去,世界清晰了。
原来我默认通过要的方式得来的,就会有强人所难的成分!所以这种要来的付出反而会让我有亏欠感。所以我很抗拒主动要。
可是我明明知道,别人对我的付出对我好,在对方那里,可能并不会因为对我付出,就觉得我亏欠他。就像我大部分时候对别人好对别人付出,并不会认为别人因此就亏欠我一样啊。
只有在我不想给,但是对方强行要,然后我为了维持关系选择不情愿的给了的情况,才会有这种“不平衡的亏欠感”。
“主动要”=“鼓捣要”
自己真是被这个等号逗笑了
怎么会这样划等号呢?简直不合逻辑啊。这是什么脑回路?“要”和“鼓捣要”很明显是不同的东西不是吗?在要和给里,那个“情愿”和“不情愿”,如此的显而易见,却一直被我忽略了。
我混淆了“要”和“鼓捣要”,也忽略了自己为了维持关系做出了“不情愿但是仍然付出”的选择。就这么默认了几十年而不自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带着不能理解和好奇,我仔仔细细的不断去看这个默认的等号,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后一段死去的回忆开始猛烈的攻击我。
想起了小时候一起长大的邻居妹妹,那时候院子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每次当她提出要求我如果没同意,她就会不理我,然后号召院子里所有的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我常常因为没有满足她而被孤立,一个人孤零零的看着她们玩。那时做为一个孩子,院子里的伙伴几乎就是我整个世界的人际关系了。懵懵懂懂的我又害怕又委屈,又渴望融入她们。每次都是直到我因为太想和朋友们一起玩而选择同意她的提议,愿意配合她,她才带着小朋友们跟我玩。
这段回忆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
现在看会觉得是很小的事,但曾经对渴望友谊和伙伴的我来说,是很大很大的事。
在当时无意识的状态下,一次一次的发生,慢慢的就形成了“如果我不满足她,所有的朋友都会抛弃我”的惯性模式。然后逐渐固化成了在关系里“不能拒绝别人,哪怕委屈自己也不要得罪她,不然就会被抛弃”的潜意识。
“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不跟你玩了”
“如果你不服从我,你就不配得到我的友谊””
换成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小时候被pua习惯了,后来就习得性的自我pua了啊。
我真是醉了。几乎是完全忘了曾经发生过这些事,根本想不起来还有这样的关联。这个黑匣子打开之后有种看了柯南剧场版的既视感。
我抗拒的,其实是操控别人付出。我曾经被这样对待,我知道会是多么委屈、无力和难过。
然而这样的威胁和操控,在孩子之间真的是非常常见啊。不分时代,不分地域。如今带女儿也还会听到有的小朋友这样讲呢。“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不跟你玩了”,很多孩子都会像那时的我一样,选择“委曲求全”,用顺从换来“友谊”,以免被“孤立”啊。
咋办呢?
这样的情况,咋办呢?
我问自己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女儿被这样威胁和操控了,你要如何支持她?
我在这个问题这里停了很久。
我的答案是,我会告诉女儿,威胁的土壤里开不出美丽的友谊之花,你可以拒绝她。只想控制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不用委屈自己去强求友谊,去和喜欢你的人一起玩。世界很大,如果这个院子里没有,妈妈带你出去交朋友。
于是,已经40岁了的我,在今天再次重新看待友谊,像教自己的女儿一样,告诉自己:主动建立关系,推进关系,但无须强求,也不需要硬凑,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付出时间和爱心,余生珍贵,要和喜欢你的人在一起。
此篇,与在关系里总是委屈自己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