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女儿放学回来,兴冲冲地喊:“妈妈,老师让我们看电影啦!”
“什么电影啊?”我好奇地问。
“《举起手来》”女儿顺势做了一个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嘴角向下扯着,显出一副颓丧的样子。
这分明是学电影里那个被潘长江吓着的日本人形象,我哭笑不得,这孩子学习不上进,模仿能力倒是挺强的。
“哼,那些小日子真该死,活该被打成那副德行!”她义愤填膺地挥了挥拳头,鼓足了血拼战场的勇气。
我,愕然。
盲目的仇恨教育走进校园,孩子成为了钱钟书先生笔下“只接受一种教育”的人,极端、激进,心中充满了莫名的仇恨,以仇恨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她还会快乐吗?
我思索着,如何将她心中冉冉升起的愤怒火苗熄灭。想到了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对张翠山说的话,“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倘若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把这一段话,通俗易懂地讲给她听,她似懂非懂地回应我:“是不是,日本人并不是全坏,中国人也不是全部都好?”理解能力还可以,孺子可教。
“那么我怎么爱国呢?”她的问题接踵而至,怎么爱呢?是啊,怎么爱呢?
痛恨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没错,但是只有恨,并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在你这个年龄,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学习,不做伤害祖国的事,已经是在爱国了。具体的事,有大人来做。
思维混乱之中,我组织了几句话,她似懂非懂地答应着,握紧的拳头渐渐松开。
网络上的极端的言论逐渐影响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别的人我影响不了,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清醒一些,保持自己的判断。
仇恨,只能让自己的心情不好,对于仇恨的对象,没有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