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教学达成度最直观的反馈,虽然学生在考试中的临场发挥会受心理因素影响,也会有运气成分,但当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的数据积累起来的时候,这些因素就会相互抵消、对冲!所以,一次考试能够客观的反映班级学习情况,作为老师,能从数据中挖掘出查缺补漏、对于班级增效的信息;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积累多次考试数据,就能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月25日,学校教研的安排,下午第三节课我上试卷讲评课,有几点思考:
1、对于公开课设计很用心,做了教案、课件、学案、手写版的答案,对内容和环节的设计均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一方面是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希沃授课助手实现课堂交互和图片、文字内容的呈现,用班级优化大师实现课堂的互动和流程管理;另一方面是对于课堂形式,我采用了之前一直想尝试但一直没有试过的,学思达教学法,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自己在讲解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遗憾,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侧重,通篇想讲,却发现时间不够,说明课堂容量太大,提前预设的状况和自己实操现状偏差较大,下次应该在另一个班里提前完成一遍流程,就能杜绝这类状况;另一方面是自己对于公开课的理解不深刻,应该把这样的课堂视为一个舞台,我们把毕生所学展示给观众,大家认可了,说明做的有价值,即按照学思达,最终的表达环节一定要给力,更应该关注评委、观众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一台戏,不一定要多么高深莫测,但一定要让观众看懂。
今天总的说来讲的不太过瘾,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并没有呈现出来,不过下周四还有机会,再接再厉,下次吃鸡!好好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