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还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问问
当年,非诚勿扰某位女嘉宾一个“坐在自行车后座笑”还是“坐在宝马车内哭”的选择题,难倒了一群人,现在共享经济轻而易举就解决掉了。
宝马“杀入”共享局 每公里1.5元
最近,知名汽车厂商奥迪、宝马也“杀入”了共享出行行列。先是奥迪在北京地区投放使用,接着宝马在沈阳上线,一时间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及讨论。
据悉, 用户在下载该汽车品牌共享APP后,注册并上传驾驶证并交纳999元押金,即可通过APP打开车门,在通过人脸视频系统及酒精测试后,就可以使用该车辆。该品牌共享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推广第一站,将在沈阳率先投放1500辆宝马,“共享宝马”不需要客人自己加油,全部由平台负责。“每台共享宝马,我们都在网上可以监控,不仅燃油有多少我们知道,就是您踩几脚刹车,我们也清楚。”
未来“共享宝马”资费标准是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顶,用户注册成功后将获得两次免费使用机会,每次5小时以内。同时,沈阳1400多家停车场22万个停车位可供用户免费停放。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宝马投放第一天就被一些人玩坏了。有网友在微博曝光了一则有人开着一辆蓝色共享宝马车玩漂移的视频,画面里尘土飞扬,网友调侃,共享一天200块就要给车换两条轮胎。也有网友提出了种种担忧,“这车真不敢共享,又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机会,万一刹车什么被搞手脚怎么办?”“一旦出了事故操作起来很麻烦,路上抛锚维修费也不便宜!”
微博名为“赤峰哥”的一位网友对“共享宝马”的推出意图做出猜测,其认为共享是借口,融资才是目的。投资1.5亿,请1000名员工,然后实施A轮融资融个三五十亿,规模扩大后,实施B轮融资,之后策划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不是梦。
暂不论共享的目的,就目前平台公布的价格看来,“共享宝马”确实比市面普通租车要低出很多,这或许会对租车、出租车公司造成新的冲击。不难看出,随着共享经济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知名汽车厂商的加入,也许将掀起新一轮的共享出行之争。
“共享马扎”一天丢一半 官方:就当做公益了
跟“共享宝马”同时推出的,还有“共享马扎”。
还记得当年世博会排队的盛况吗?若当时有共享马扎,一定供不应求。但是,当“共享马扎”真正来临的时候,却遭到了无情的嘲讽,网友纷纷表示“明明不需要扫码,也能坐啊!”“尴尬,无需扫码直接带回家!”事实就是,“共享马扎”刚刚投放一天,大多数已不翼而飞。
相关媒体在联系到投放马扎的公司后,对方表示,本着“共享精神”,在北京范围内投放了上千个“共享马扎”。对于马扎丢失的情况早就料到了,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另一半就当做了公益。
其实,在扫了马扎二维码后添加的是一个公众号,并不需要付费,该公众号还特地推出一个贴心的“共享马扎使用说明书”,并表示已经在北京核心地区投放,欢迎试坐。同时,共享马扎1.0共推出中国红、科技蓝、共享黄、原谅绿、高级黑五种颜色,“五种颜色代表五种不同情感,坐上去会有不同感受”。
通常来说,共享经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滴滴专车为代表的点对点的分享经济,另一种是范围更广的共享经济,平台提供产品或服务,正如摩拜等共享单车。对于出现的“共享马扎”,中国政法大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严格来说,“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可能是出于某种宣传目的或收取押金的目的,把马扎作为一种载体,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2日,第二届中国315互联网消费论坛上,主办方发布了《分享经济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报告》显示,2017年分享经济在出行、住宿、私厨、医疗....等十大细分领域全面开花,但也存在安全保障、服务质量、价格垄断、个人隐私等四大方面负面问题,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策方面,国家对于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力度也早有显现。自去年2月以来,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至今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期间陆续出台了七八项相关引导政策意见。最近有关部门出台的共享经济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对于共享经济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