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历史上的大坏蛋皇帝很多人一定会想到隋炀帝杨广。这里不讨论隋炀帝的这些事是不是真实的,但有一点一定是事实,那就是隋炀帝其实是个大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词,风格上偏婉约,跟李清照、李煜那些人有的一拼。下面就来看一看隋炀帝的诗词,到底写的好不好,你看了就知道。
《北乡古松树诗》
古松惟一树,森竦讵成林。独留麈尾影,犹横偃盖阴。云来聚云色,风度杂风音。孤生小庭里,尚表岁寒心。
一代天子杨广,向来以隋炀帝的名号而被人熟知。
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离德荒国曰炀。这么恶的谥字,中国历史上总共就出现过三次,一是金朝完颜亮,被传为千古淫帝,谥为海陵炀王,一个是陈后主陈叔宝,谥为陈炀帝,再一个就是隋炀帝杨广了。这其中,只有隋炀帝被人喊得最顺口、最多,仿佛他就是这个「炀」字最正宗的代言人。而有意思的是,陈后主的炀字,是杨广谥给他的,轮到杨广时,竟也被唐高祖以此字为谥,颇有几分报应轮回的感觉。
隋炀帝书墓志铭
有点急就章的味道:画室致章其持年 侍王而揽旗孙
其实杨广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人,虽然在民间野史上他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但在文学史上,对他正面的评价非常之多,王士禛曾说他,隋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群高下。陆时雍也曾说,陈人意气恹恹,将归于尽。隋炀起敝,风骨凝然。王夫之曾说,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
隋炀帝夜游西园图
而这样的赞美之辞并不算过誉,从这首《北乡古松树诗》中,便可以窥见一二。四行诗,分别讲述了四个品质,完美地定义了君子的四个维度:独木不林——独立、麈尾偃盖——豪气、风云不乱——自如、孤生小亭——坚韧。我把它们翻写成现代诗,还是挺有味道的:
唯一的古松,森森竦立着,
他拒绝成为树林的一部分。
宁愿独自地留下麈尾之影,
也要横起偃如华盖的树荫。
云来,他就聚起云的颜色,
风过,他就抚摸风的声音。
独自地生长在这小小庭院,
用他不曾磨灭的岁寒之心。
这就不免令人费解了——为何他自己在诗文中的形象,竟然很难和那个好大喜功、横征暴敛、淫侈无度的昏君相对应起来呢?
别说你费解了,连文武全才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感慨道:
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资治通鉴》
对于这个疑问,魏征强答了一发,对太宗解释为是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所致。我看不然。炀帝年轻时,对文学也是很下过一番功夫的:
王好文雅,招引才学之士诸葛颖、虞世南、王胄、朱瑒等百余士以充学士。而辩为之冠,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润色,然后示人。……初,王属文,为庾信体,及见辩后,文体遂变。——《隋书·柳辩传》
而在国家治理上,隋炀帝统一了江山、开凿了大运河、西巡开疆、建制科举……这些伟业,都是功泽后世、可以大书特书的。隋朝的灭亡,并非是隋炀帝不理国事,正相反,是他做事太过,好大喜功所致。所以,他的诗文里出现一些正面、积极的因素,也是他的内心写照。
历史向来成王败寇,炀帝征讨四方之时,错误地估计了国内的形势,以致于局势失控,一败涂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皇帝,中老年以后就变糊涂了,做了一些反人类的事情,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注:资料参考微信公众号《可能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