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中国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全靠信息化,电子产品功不可没,手机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标配,手机真的很牛,可以上网课,可以网购,可以随时扫码支付,只要有网就可以实现零距离沟通……
可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利有弊。对于身心尚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手机更容易成为他们的“人生果”和“营养剂”。倘若孩子无节制的沉浸其中,不仅会消耗宝贵的时间,还会损害健康,侵蚀心智,养成坏习惯。所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也成了家长们研究的永恒课题。今天张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以身作则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出现,父母手拿手机,却指责孩子:你还在那儿玩手机嘞,把手机搁那儿吧,你都不会去写写作业看看书?
可是自己呢?却在刷手机,你这样说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学习写作业的时候,把手机放在一边,或者是陪着孩子看看书,专心的做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潜移默化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玩手机,我也玩手机,你工作我就去学习。二、高质量的陪伴
有的家长会说,我为了孩子上学,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班儿都不上了,天天在家陪着他,给他做饭,洗衣服,看着她写作业,监督她读书,我这个陪伴还不够吗?乍的一听,好像这家长好伟大,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可是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什么样的呢?并不仅仅是你让孩子没有成为留守儿童。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再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成瘾。所以说,咱们的家长呀,不管工作多忙,生活压力多大,都要抽出相应的时间,多陪陪孩子,亲子阅读,一起做手工游戏,或者一起出去运动,带孩子去郊游等,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通过活动来充实孩子的生活,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沉迷于手机了。三、发现孩子的兴趣
孩子为什么会手机成瘾,就是觉得外界的事物没有趣,不如手机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学生:如果放假了,你愿意待在家里玩手机,还是愿意跟着父母一起出去旅游?大部分的孩子愿意待在家里。
我又问如果没有手机,你还愿意待在家里吗?孩子们都说不愿意,那还不如和家长一起出去郊游。看来这个手机更有趣。所以我们应该发现孩子除了玩手机以外的兴趣爱好,并激发,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可能有人会说,俺家的孩子除了玩手机,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如果这样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逼孩子一把,孩子的“内驱力”有的时候也需要我们逼一下才能显露出来。四、堵不如“疏”
手机作为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直接断绝孩子和手机的关系,也不太现实,我们常说“堵”不如“疏”。如同水流,你想堵住它,它要么漫出来,要么从侧面流出来,如果你能好好的疏通,它就会流的更顺畅。
那么,当你发现孩子关着门躺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的时候,你生气不?肯定很生气,是吧?但是你别表现出来,你告诉他,让他玩儿,开着门光明正大的玩儿,问问他要玩多长时间,得有个时间限制,告诉他,要想手机玩的久,首先得有个好身体不是。
需要两小时,或者三小时,那就两小时三小时。那这时间你干什么呢,你给他做夜宵,拿过去让他吃,过一会儿给他端杯牛奶送过去让他喝。你告诉他,不能饿着肚子玩儿,一定要吃东西,要不然容易头晕难受。
然后你再干嘛呢?你就去拖地,你去洗衣服,反正你别玩手机,你也不能催他,拖地的时候你故意撞倒板凳,故意摔一下,只要你的孩子不冷血,他会出来看看你,你告诉他,没事,你去玩儿,时间还不够呢,去玩儿吧。然后你就故意,揉着胳膊,扶着膝盖继续拖地,继续洗衣服,你说但凡有点感恩之心的孩子,他还玩的下去吗?
五、合理使用
这个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合理使用手机的计划。这个计划得通过“家委会”也就是,大人孩子都得认。然后就按照计划执行!
还有四个“有必要”一定得做到:
1.有必要交给孩子如何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查找资料,答疑解惑
2.有必要提醒孩子,不要在网络上结交陌生人,适度的用网络维持友谊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太过。
3.有必要告诉孩子如何避免网络欺骗,网络暴力
4.有必要让他们明白,即使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要恪守道德,遵守法纪,做文明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总之呢,信息时代对孩子手机的管控也是我们一个常言常新的话题,作为家长,咱们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毕竟每个家庭环境不一样,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样。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