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恋爱中的行为表现由我们属于哪种依恋类型所决定。依恋类型可分为躲避型、焦虑型、安全型三种,所有人,不管是刚刚开始约会还是已经结婚40年之久,都属于其中一种。通过了解自己处于哪一类型,我们便可以找到与自己最匹配的伴侣,便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以及伴侣的行为,从而增进与伴侣之间的感情与了解。
研究依恋类型的科学建立在这样一种事实之上,即从生物学的角度说,我们都有收获爱情的渴望。虽然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一直在教育我们学会独立,但任何人都不希望单身一人走向生命的终点,其实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研究也发现,良好的爱情和婚姻关系能够延长一个人的寿命和增进健康,有人陪伴自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至关重要。
我们的大脑拥有一种生物学机制,也就是所说的“依恋系统”,涉及到情绪、情感和行为,帮助我们与所爱的人永远厮守。这一系统能够解释孩子为何在离开母亲后变得歇斯底里,他们会疯狂寻找或者大哭大闹,行为失去控制,母亲回到身边后,他们则恢复平静。此外,这一系统同样能够解释成年人在恋爱和婚姻中的种种行为表现。
我们都有依恋他人的需要,但表现不尽相同。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实验发现,婴儿分安全型、焦虑型或者躲避型3种类型。如果安全型婴儿的母亲走出房间,他们就会哭,母亲回到房间后,他们便安静下来,继续玩玩具。焦虑型婴儿则表现的很哀伤,母亲回来后,他们会推开母亲,然后大哭。躲避型婴儿在母亲离开和返回房间时会表现的若无其事,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测试结果显示,他们的心跳次数、应激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都呈升高趋势。
研究显示成年人在恋爱中的行为与婴儿存在惊人的相似性。一个人的依恋类型取决于成长环境和步入成年后的经历,能够决定一个人在恋爱中的行为表现。总体上说,安全型喜欢彼此间的亲密行为,通常温柔多情。焦虑型渴望亲密,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恋爱当中,往往担心伴侣在恋爱交往中的互动能力,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躲避型将亲密视为丧失独立性,喜欢与伴侣保持一段距离。
在依恋类型理论面前,你的行为以及伴侣的行为不再令人莫名其妙和复杂难懂,而是具有可预见性。以下是3种依恋类型介绍:
A、焦虑型
焦虑型拥有与伴侣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但往往担心伴侣不会像希望的那样与自己保持亲密。这种类型的人在恋爱中消耗大量情感能量,他们对伴侣情绪的微小波动非常敏感,过于用自己的想法看待伴侣的行为。在无法听到伴侣的声音或者感觉另一半逐渐与自己疏远时,焦虑型往往会通过以下方式表达自己的忧虑情绪。
1.在等待伴侣打来电话的同时不停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发邮件,在伴侣工作的地方附近徘徊,希望早一点见到他。
2.伴侣回电话或者回家后,对他们不理不睬,以示惩罚。在他们开口讲话或者离开房间时,对他们飘白眼,暗示自己并不在意。
3.威胁要离开他,实际上却是希望他留下来。
4.在他们面前谈论其他男人,让他们感到嫉妒。
这是一种过度敏感的依恋类型。即使一个小小的暗示都会让他们心神不安,很难平静下来,除非伴侣明确表示他们的爱恋关系很稳固,仍然深深地爱着自己。
B、躲避型
在躲避型眼里,保持独立非常重要,对独立的重视程度往往超过彼此间的亲密。他们也希望与伴侣亲密,但过度亲密又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往往选择与伴侣保持一定距离。他们不会总担心遭到拒绝,往往不会敞开心扉,导致伴侣经常抱怨彼此间的距离感。在恋爱交往中,躲避型对伴侣控制或者侵犯其独立性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无论是单身状态还是坠入爱河,躲避型都经常与对方保持一段距离。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会采取一系列方式,其中包括以下这些行为:
1.会说“我没做好和你在一起的准备”,但两个人实际上还是会在一起,这种状态有时能持续多年。
2.很在意伴侣的缺点,例如讲话方式,着装方面的品味等等。
3.分手之后会产生强烈的渴望,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人出现。
4.与其他人调情,让自己的恋情产生不安全感。
5.不会说“我爱你”,即使对对方非常有感觉。
6.随着恋情的发展,他们会选择逃避,有时甚至不会赴约。
7.会坠入不可能有结果的恋情,例如喜欢上已婚男人。
8.躲避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例如不喜欢睡在一张床上,不希望发生性关系,不喜欢并肩走,而是选择走在伴侣前面。
躲避型会选择这些方式让自己所爱的人不破坏自己的独立性。但这些方式也会阻碍恋情发展,最终与属于自己的幸福失之交臂。
C、安全型
安全型在恋爱中对伴侣满怀爱意,表现出温柔多情的一面。他们享受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同时不会对恋情过分担心。他们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善于发现和了解伴侣的情绪变化。他们与伴侣分享自己的成功和所遇到的问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在他们身边提供帮助。安全型的特征包括以下这些:
1.他们很善于化解矛盾,发生冲突时不会表现出进攻性,事后也不会惩罚伴侣同时很快就把不快忘得干干净净。
2.在心理上很具有柔韧性,愿意做出改变,满足伴侣的需要。
3.喜欢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喜欢藏着掖着。
4.非常享受与伴侣间的亲密,享受性生活。
其他类型的人能够从安全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安全型采取的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恋情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如果长期容忍伴侣的坏习惯,把最终的裁决权交到伴侣手上,等待安全型的将是一段令人痛苦的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