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迷思

今天第一次参加线下的读书会,说是读书会,主题是亲子育儿,但其实目的好像是组织者的引流拓客活动,这一点从结束后拉到他们所谓的什么群里就显而易见了。

除过组织者明显的引流拓客需求之外,来参加活动的其中一个心理咨询师也在不断兜售自己的咨询和育儿经验。在用自身证明自己的理论万能之外,也在暗示别人有机会可以找她进行沟通。而我的目的不过是实际的参与一下看看这种活动是个什么样子,还有一个参与者跟我有差不多的动机:社交需要。

看来,每个人参与这个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理想的结果是不是各下功夫各取所需呢?当然这种是理想的结局,但结局往往不是理想的。有的人心怀期待收获满满,有的人希望落空失望而去。不过说没有收获其实也不准确,最起码了解了很多别人的想法,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能更好的验证自己的想法。毕竟幸福的秘诀不过是降低期待。

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分别加了每个人的微信。可能是不太想让大家互相加微信就快速的解散了微信群。同时很快又把我拉到了一个叫做“花财健康美学俱乐部”的群。进去之后大概浏览了下成员,下午参加活动的几个人都在群里,进群之后群主还@了一下我们几个,同时有人在底下附和着欢迎我们。而我们三个都没人说话,直到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也没人回应。

我想,大家可能都习惯这种活动了吧。热热闹闹的寒暄之中夹杂着彼此的衡量评估,巧妙的试探彼此的价值需求消费能力等,当发现对方对自己没有价值的时候就快速礼貌的结束这看似热情的谈话,转而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人群。

我还没有成为一个特别会营销自己的人,虽然我非常理解营销的重要性。整场活动下来,我几乎都是在倾听,偶尔几次说话还是被现场更有掌控的人抢了过去。不过我也不觉得生气,因为我没有什么角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要实现,本身就是抱着学习交流体验的心态去的,可能是我的没有立场,使得我更能看清这场活动背后的本质,特别是亲子教育外衣之下的商业目的。

很显然,亲子教育,亲密关系,重启人生,女性主义,自我成长,认知提升,这些都是目前比较火吸引眼球的话题。不管你的内容是什么,只要你的标题朝这个方向去写,就能够保证基本的流量。当然,这一点在一年之前就已经发现了,一个醒目的吸引人的标题是文章及其重要的一件事情。对于这种需要引起别人注意力的活动也不例外。

在商业社会,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商业的规则和规律。而且要利用这个规律去为自己的商业目标服务,因为这个世界离不开商业,我们自身也离不开商业,对于商业和金钱,我们要心怀敬畏,把工作赚钱商业当成一种自我修炼,在商言商,在不同的场合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活动有点商业目的也无可厚非。毕竟商业是基于平等的自愿原则,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完成的你情我愿的交易无可厚非。而我自己也不妨把注意力回到自身,关注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尊重别人的选择,对于这样的活动的商业目的和营销色彩也心怀理解,毕竟大家都要生存和发展。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什么不是营销呢?一切的动作广告难道不都是为了卖货服务吗?小岛一个针大到一辆车一套房,从事务到看不见的观念思想,都需要推广和宣传。只不过每个人所推广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不是有个电影吗?都是出来卖的,只不过东西不一样而已。卖是我们所有人的宿命,坦然接受别拧巴,扮演好角色自在点,这是我们所有人无法抵抗的宿命,当你能这样想的时候,或许一切就变得简单了,凡事都要跟商业结合起来,否则就无法生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