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曾经觉得,这是一个无比傻逼的题目。但是在今天我要直面这个问题并且记录下我的所感所思……
关于考研
我参加过2013,2014年的考研,报名参加了2015年的考研没有去考。没有一次是考上的。
关于达标性考试的思考
机会——一个进入新的层次实现飞跃的机会。
面广——多学科,大量知识
深度浅——知识分为“涉及”,“主干”, “涉及“ 知识的了解,”主干”知识的特定应用
体系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个知识搭建框架,考察个人基础素质的方向
时间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评价一个人。
习惯性知识的复现——考察以的知识复现为主,相当于命题作文,没有发挥的时间和自由度。所以达标性考试和才华天分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稳定的出题套路——同样的范围,同样的主干,同样的知识联系,之后就是同样的套路,这是保持稳定达标考试的需要,也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现状。
1 达标性考试的价值在哪?
价值在于机会,教育资源,工作环境,个人提高,工资水平……达标性考试可以作为通向更好生活的通行证,成为实现梦想的可靠助力,价值之大,意义之深远,可以想象。
2 达标性考试选拔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
通过几个小时的题目,选择具有指定范围知识储备,并且初步了解之间关系的人才,至于才华创新,很遗憾,体现不出来。PS:心理素质好的童鞋会占优势,因为有临场发挥因素
3 达标性考试的代价?
要通过考试就要知识精通?就要智力超群?就要踏踏实实下苦工搞定课本的每个细节和难点?一步一步实现所有推理,认同所有结论?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你的考试之路必将经历一些坎坷,因为你对达标性考试的性质认识不清——不要才华,要在划定范围内,固定思路的知识复现。任何的为难点攻关,发散性的思维,对于达标性考试,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应试工程
这个题目写的大,是我个人对应试的一些发散性思考
1 应试观
作为一个即将考试(应试)的同学来说,正确的应试观很重要。应试的基本问题是:你的对手是谁?是繁多复杂的学科和课程?是无处不在的监考老师?是同期考试的同学?还是时不时懒惰懈怠的自己?
不,都不是。应试的对象就是考试本身。既不需要你成为众多学科的专家超人,也不需要你打败同学或者战胜自己。所谓应试,就是四个字:应对试卷!
2 前期——理解——快速框架图
这里,我们明确了战斗的对象是考试试卷。
试卷是有套路的:突出主干,强调联系,涉及枝叶。核心是知识的复现。这里不涉及难点公关以及过分的发散。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强调理解,迅速连线,织网。按照试卷的套路把知识点迅速理解关联起来。
那么如何快速搭建呢?有现成的思路最好,比如考纲,或者成熟的复习全书,考题,课本。记住只理解,不攻坚就好。
3 中期——理解——快速修正框架
快速搭建好了框架并不代表可以马上符合考试的套路,相反可能由很多疏漏,这个时候反复不断的做真题就可以来检测你的疏漏,帮助你不断修正你的框架。让你思路不断接近考卷要求的思路。
框架从来不会推到重建,只会不断进化。
4 后期——记忆——反复形成套路,肌肉记忆
这个时候就是死记硬背出厂,结题思路,常见知识联系,熟记于胸,只等着考试的时候复现。
传统开发VS敏捷开发
传统开发就像传统备考,精心计划,按照知识严密准备。成功的话功力深湛,水平很高。
但是更多的情况是软件延期,甚至没有延期,做出了完美的产品却市场反应冷淡。
敏捷开发就像围绕试卷来做针对性的应试,不断构建网络,绝不发散,拥抱需求,不断遭遇各种否定最终站起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成功的。
勇气
应试的核心是百折不挠的勇气,在失败中成长,直到成功。
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
曾经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不论成败都认真面对,他相信一定会有帮助的。
现在,我也信了。
失败是成功他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