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朋友X是个问卷调查狂。
用他的话说:“填问卷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一开始我很讨厌他这种装腔作势的套话,所以每当校园里有志愿者塞调查问卷给我,我都会第一时间丢给他,然后在他一脸期待和认真的表情中无奈转身,默念道,切,怪人。
后来在某天闲聊时,他发了一个链接给我。是某服装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一开始他只是询问我衣服的购买情况和穿衣心得,我还以为引以为傲的衣品终于有人慧眼识珠了,可惜在我沾沾自喜了还不到一分钟,他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但好歹接受了那么多赞美,真情实感的流露也好,虚情假意的奉承也罢,我还是不好意思拒绝他让我填问卷的这个请求,无功不受禄,这个道理我还算懂。
问卷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忆模糊了,可有一个问题却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你平时为谁买衣服的频率最高?”
统计结果显示选“自己”的频率最高,选“儿女”和“配偶”的其次,但选择“父母”的比例却少得可怜,甚至不如“其他”这一若有似无的选项数据亮眼。
后来我和X聊起这件事,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其实问卷调查不仅仅是你所看到的简单选择那么容易,我之所以喜欢它,就是因为我能通过它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甚至了解世界对某一事件的看法。”
当天晚上他就发了一组电子表格给我,几组简单的数字却是他呕心沥血了好几天才熬出来的结果。他搜罗了这几个月来他做过的所有和“父母”、“儿女”有关的调查结果,大致都如出一辙:儿女对父母的关怀的确少得可怜,而父母对儿女的在意程度却很令人感动。
他最后还发了一句话给我:“虽然这世上可能会有很多人偷偷爱着你,但能做到时时刻刻都惦念你的人,可能也只有父母而已了吧。”
从那以后,我不再排斥他的问卷调查,甚至还会破天荒地帮他忙。尽管也会埋怨牢骚,但却再无讥讽之意,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二)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考研。
说实话,这种“独木桥式”的考试一直都能轻易地带给我无尽的压力。我不畏吃苦,但我害怕孤独。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空落落的自习室,我只能独自继续低头看书,那种无助感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所及。所以每当手机一响我都会以为有人在惦念我,可是屏幕闪烁的不是程序推送就是无关紧要的通知。为了让自己断了念想,我索性在学习的时候,开了飞行模式。
前天晚上十点左右,我一个人在教室里自习。安静的氛围甚至会给人一种连呼吸都觉得多余的错觉。我屏住呼吸神情紧张地演算完最后一道题,然后拿起手机关闭飞行模式,“效果还不错,”我心里一阵宽慰。
可刚刚连上网络,手机就疯狂地震动起来。弹窗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害得我点了好几次才点开。看着孤独的小人站在地球旁的微信加载画面,我还诧异是谁这么急切的给我关心?直到消息加载完成,也没有除了我爸妈以外的第三个对话框。
我听着他们急促的语音,说是给我打电话关机,甚至要长途奔袭来学校找我,心里一阵酸楚涌上,我该有多么不懂事,才能让他们这么着急?
语音还未完全听完,电话就响了过来,我赶快接起听筒,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会联系不上我的原因,为什么开飞行模式的原因,语气中的平和与我急躁的性格大相径庭,就像我着急撒泼时他们耐心的模样。
听到我的声音,他们也终于安心。末了我还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说明清楚,叮嘱他们不要着急,然后以着急回宿舍为由先挂了电话,伴随着忙音“嘟嘟”响起,我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三)
其实我知道每一个善良的人都值得被爱,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偷偷爱着你。
但你是否和我一样忽略了那两个最爱你的人?
你是否还没意识到他们才是坚持天天关心你的人?
你是否还没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感?
我们总是奢求有人能时时刻刻惦念着自己,殊不知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因为习以为常,我们就认为理所当然。
其实,父母仍在关心我们,就是最大的奢侈。
或许因为害羞,或许因为觉得矫情,我不会发肉麻的话给他们,但我还是要在文章最后偷偷告诉我的父母:
成为你们的儿子,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