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对别人话语里“总是”、“一直”、“很”、“老是”、“从来”……等绝对化的字眼特别敏感,尤其这话是对着我说的,还是带有负面评价的,次数多的时候会让我心情有点不太美丽,一直没搞清楚为什么,我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太过玻璃心或小心眼。
举个例子,可能有件事我一直以来都做的很好,没出过什么差错,但有一周也可能是连着两周频频出错,犯错的这几次恰好屡屡被朋友撞见,这个时候朋友说“你怎么总是犯这样的错误”,“你从来都做不对”,“我从来就没见你做对过”(你还是直接骂我蠢吧(╥_╥))……
再具体一点,“你怎么老是迟到”(可能我就迟到了一两次,或者三次),“你怎么天天犯同样的错误”(可能就连着两天犯了那同一个错误),“你怎么总是睡懒觉”(或许只是最近这几天太累了,起晚了),“你为什么从来都不关心我”,(可能也就最近比较忙,疏于问候),“你从来都没有站在我这边过”(或许你和朋友就最近这一两次意见相左)……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也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有时候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过于强调自己的态度,会不自觉地夸大事实,让对方在心里上觉得自己确实不对,但没有想过这样说话是否对对方公平。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成功地让对方产生歉疚,可是我们交流的目的达到了吗?我们说这话的目的就只是让对方难受吗?好像并不是。一般关系好的人,听到这话可能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但是解释的话可能到嘴边也咽下去了;关系一般的可能就从此疏远了。
那稍微变一下,“你最近咋回事,咋老迟到,发生什么事了吗”,“你最近咋老是犯同样的错误,这个不会或是不明白吗”,“你最近为什么对我比较冷淡,是比较忙吗,心情不好吗”,“你这两次为什么总是跟我意见不和,对我有什么看法吗”……不知道别人听到这样的问话会怎么做,但如果是我,我会比较愿意解释一下,最近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了什么,如果给对方造成了困扰,我意识到了也会诚恳道歉。我表达可能不太准确,但想说的就是“总是”、“一直”这样的字眼还在,但加上“最近”这两个字让我觉得对方没有否认我之前的良好表现,没有急于给我贴上某个标签,我感受到了被尊重。
也是在那一段时期,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我惊奇地发现——我跟别人一模一样!!我也不自觉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夸大事实,否定别人,但对方有没有心里不舒服,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后来确实在用同样句式表达的时候会注意一下。
过了那段时期我突然就好了,再也没有关注过别人对我说话是否还会用“总是”、“一直”这样的字眼,可能朋友确实很少这样说话了,也可能我那段时间心态不好,疑神疑鬼,总之都过去了。
今天突然想起这个,是在一本心理学的书《非暴力沟通》上看到这段话,才发现有这样的心理很正常啊。
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客观陈述一个“观察”到的事实,因为内心的不满或者一些别的因素,不自觉地就变成了对别人的“评论”或“评价”。怪不得总有人说“语言是一门艺术”,有时候一两个字之差,甚至停顿、重音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语体色彩的完全变化,从而产生误会,或是没有达到最初沟通的目的。所以哪怕是最好的朋友,或许平时说话也好,开玩笑也好,可以注意一下,对方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你的开导和帮助,这样才更可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也会加深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