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的球还在包里,要带到床上去吗?”晚上临睡前我对小姑娘说。
“不用了。”她回头瞟了一眼,径直上楼去了。我这才意识到小姑娘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抱着球睡觉了。
这是一只艺术体操专用球,明亮的宝蓝色,泛着耀眼的光芒。一年以前小姑娘开始练习球操,要把一只圆滚滚的球在手臂上滚过,从一只手指尖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另一只手指尖;要把球抛向空中然后坐到地上,待球落下时用膝盖夹住;要把身体匍匐在地上让球在后背从头滚到脚再用脚把球抛起来;要用一只手把球托在身后,同时用另一只手单手完成侧手翻......诸如此类的技术动作只是控球基本功,熟练之后还要把这些动作优美而协调地融合到整套动作中去并且跟音乐配合。初学乍练,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姑娘为此心里颇有些着急。
教练说,刚开始没找到感觉,熟悉了就好了。于是小姑娘就盼着早点跟她的球“熟悉”起来。教练说,要跟体操器械交朋友,只有把器械当朋友才能得心应手。于是小姑娘便咯咯笑着想要跟她的球“交朋友”。
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知道吗?以前人读书写字也跟文房四宝交朋友,把笔啊、砚台啊放在床上一起睡觉,捂熟了写字就顺手。”小姑娘一听来了精神,从此便抱着她的球睡觉。
一个赛季下来,多少时间花在训练场上,跟球有没有感情我不知道,球在她手上服帖了不少,这倒是我从一场场比赛中能够看到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周几次训练,在家里妈妈陪着她用“私功”,帮着她从网上寻找一流运动员分享的练习心得和训练方法。除此之外,抱着球睡觉是不是也有一份功劳呢?
新的赛季开始,除了球操,小姑娘还增加了圈操。我打趣地问:“你是不是还要把呼啦圈也搬到床上去?”
她笑笑:“那么大一只圈,我可抱不住。”
笑归笑,小姑娘对艺术体操的热爱是真诚的。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小姑娘暑期集训遇到的困难和随之而来的退缩情绪,但克服心理障碍之后,小姑娘对艺术体操本身的热情并没有减退。
原本这只是随意玩耍的兴趣班,可如今不知道是阴差阳错还是机缘巧合,竟然已经进入了省级比赛的第二个赛季。每周训练十几个小时,加上与体操相关的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多。家人、朋友,甚至我们自己,都问过这个问题——这么“卷”,究竟图什么?
首先确定无疑,艺术体操只是一项兴趣爱好,小姑娘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加拿大花样滑冰的高投入低产出,其中主要事实与观点移植到艺术体操上面同样适用。艺术体操的情况其实可能更惨淡一些,因为这个项目比花滑更加小众,也就意味着练这个项目的孩子要想凭借体育特长在考大学时获得名校的青睐,难上加难。
那么,抛开这些表面上的功利目的,我们究竟图什么?
运动本身所带来的愉悦绝对是小姑娘内心深处的动力之一。体操训练通常是下午放学之后,回家匆匆吃过点心,做完作业,马不停蹄地就要赶往训练场。结束之后已是晚间,小姑娘必定是又累又饿,等不到回家,在车上便狼吞虎咽地把我带去的晚餐吃得一干二净。
可是这时候小姑娘总是兴奋而快乐的,即便白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都抛到九霄云外。这时候她总是叽叽喳喳个不停,给我讲体操课上听到了什么新鲜事,讲教练如何大喊大叫地骂人,讲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八卦,讲她在书上看来的新奇知识。若是这一天在训练中完成了什么新的难度动作那便更是不得了,一定要反复炫耀好几次,回到家也不肯消停,总想表演一番,又抱怨家里地方不够大动作做不开。
“她怎么这么兴奋?”小姑娘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睡觉之后,她妈妈问我。
“多巴胺。”我笑笑。
除了眼前的快乐,艺术体操还为将来参与其他体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艺术体操需要强大的核心肌肉以及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协调能力和平衡感,这些优势在各种其他体育项目中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眼面前的例子就有两个。小姑娘去年开始在一家游泳俱乐部学习,每周只有短短的一次45分钟训练。每期课程告一段落小姑娘都有飞速进步,连连跳级,很快就赶上了比她早一两年开始学习游泳的朋友。显然,体操训练让她能够更好地掌控身体,对于学习游泳的技术动作不无裨益。
另一个例子是亲戚家的孩子。小时候练过几年艺术体操,高中以后不再继续,转而加入学校排球队。甫一加入,很快就成了排球队的核心。扣球拦网需要时时腾空跳跃,扑球救球更要求在间不容发之际挺身伏地翻滚扑腾。对一般的孩子而言这并不容易,但体操运动员却早就习以为常了。
更重要的是,系统的体操训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在将来参与其他体育活动时减少受伤的概率。
除了锻炼身体,体育训练还能够帮助锻造坚毅的品质,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坚持和专注是一项重要的品质,但却不太容易从学校日常学习中培养。艺术体操要求精益求精,每一个动作都要尽可能做到完美才能在比赛中获取高分。小姑娘和她的同伴正处在活泼好奇、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但对什么事情又都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年龄。可是艺术体操需要不断反复练习各种技巧和动作,这个过程是颇为枯燥的。要能够持之以恒,除了热爱这项运动,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一定的专注力。培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使她们能够在体操训练中战胜挫折和失败,不轻言放弃,在今后的学业和生活中也会帮助她们面对各种挑战。
挫败感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实说,如今的学校教育强调鼓励和肯定,加拿大尤甚。这对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很重要,但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少给予小孩子经受挫折的机会。竞技体育让小姑娘尝到失败的滋味,正好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绝对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宝贵机会。比赛必然有胜负,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继续勇往直前,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堂课。
2023赛季是我家小姑娘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过程可以说是有点惨淡,用“屡战屡败”来形容可能显得过于消极,但如果说是“屡败屡战”却也并不夸张。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并不气馁,也不轻言放弃。看到了差距,小姑娘更加用功练习,在每一场比赛中追求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水平,眼看着同一套动作在几次比赛中得分越来越高。
赛季结束前的最后一场比赛,小姑娘显得有些紧张。音乐响起,做了无数次的动作一个接一个连贯着做了出来。到了中途,我惊喜地发现她把一个前滚翻动作临时变成了难度更大的walkover。这个动作小姑娘私下练了很长时间,最近终于有了把握,但还没有在比赛中使用过。
“祝贺你!”结束以后我和她妈妈对她说:“我们看到你把walkover加了进去。太棒了!”
“我做到了。”小姑娘高兴地笑着。
“刚才上场之前我看你有些紧张,是不是在犹豫要不要换动作?”我问。
她妈妈说:“肯定不是犹豫,她肯定早就打好了主意要加新动作,只是没告诉我们也没告诉教练。这是你的秘密武器,对不对?”
小姑娘没说话,但显然很是得意。
“你看,”我说:“你努力了就有成绩。我们不去跟别人比名次,但你跟你自己比,每场比赛的分数都比上一次好,现在还做到了你原来做不到的动作,这就是进步。”
分数和名次真的不重要,在比赛和挫折中学会将自己的进步与自己比较而非与他人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她们更注重个人成长、相信努力会有回报。
个人成长是回报,舞台上的光环更是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荣誉感。年初,小姑娘的俱乐部应邀参加一个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在一个购物广场中心的舞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小姑娘和她的队友镇定自如,稳定发挥,赢得阵阵掌声。
“这是第一次给真正的观众表演。”小姑娘得意地说。
我不解,反问她:“你去比赛也有很多观众啊。”
“那不一样。比赛的时候观众都是别的孩子的家长,不算真正的观众。这个商场里面的活动,观众是真的来看表演的。”小姑娘说着自豪感暴露无遗。
初夏,小姑娘又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表演,随队到多伦多市中心最大的露天广场参加一个街头文化活动,在一人多高的大舞台上表演,更是让她兴奋了好一阵。
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小姑娘不只是得到了个人心理方面的成长,还享受着团队带来的美好氛围。小姑娘所在的俱乐部虽然规模比较小,人数不多,但教练却尤其看重团体项目。团队比赛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与队友协作,互相支持,共同追求团队的胜利。小姑娘的团队中有比她大两三岁的姐姐,也有跟她同龄的孩子,长期的合作不但培养了她们的团队精神,让她们学会在集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缔造了她们亲密的友谊,体会到了一种比普通学校里同学情谊更加深厚的感情。
今年春天俱乐部还集体前往外地参赛,几天时间教练和一大群小姑娘可以说是朝夕相处。比赛之余,体操队还在酒店的游泳池开起了派对,玩得不亦乐乎,就连家长之间的感情也更近了一层。抛开别的不说,单是花样年纪的这一份纯真的友情和简单的快乐,也不枉费练体操的这份投入。
年关将近,新的赛季也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姑娘,继续努力,继续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