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朋友约我去止观小馆谈事,车到东四就走不动了。昨天午饭时,Nicole说他们酒店住了总统,安保升级了,金宝街周边的五星级酒店都有总统入住,安保措施非常严密,所以从东四往东单这条线,拥堵就是必然的了。于是下车溜达,十五分钟就到了餐厅。要是坐车的话,至少要半小时。有个朋友就是坐车来的,我们聊了四十多分钟,她才匆匆走进来,不住的埋怨交通太恶劣了。没办法,一下子会来30多个总统,动辄就要交通管制,不堵车才怪呢。
人到齐了开饭,边吃边说事。事情说完了,扯闲篇时说起如何做好美食节目主持人。朋友很夸了一把梦遥,努力、好学、聪敏,上进。用梦遥对比她用的那几个主持人,觉得差了许多。不爱吃也不爱学,到了节目里很难有自己的观点,除了入口即化外焦里嫩之外也没什么词了。这样在节目里就显得比较平淡甚至有些low。
朋友问我怎么看这样的事情,想了一下,我说:1、首先要对食物有热情,不爱吃或者不敢吃(各种原因),显然不会产生生动的内容。你不了解它亲近它,怎么说出有态度有温度的话呢?2、退一步讲,你可以不爱吃,但是你需要了解地方风味(地方菜肴)存在产生的合理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地方菜肴肯定和当地物产、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了菜肴背后社会文化、地理风俗的背景,对比你熟悉的家乡饮食,也是可以说出一些道理的,异地他乡与自己故乡对比出来的不同,就是片子所要传达的信息,就是观众想知道的他乡特色。当然这需要前期做些功课,也需要一定的社会学知识。要想把美食片子做的有些深度,就一定要有文化的力量支撑。教菜的节目可以做成说明文,探访某地饮食,说明文是远远不够的。近期和梦遥合作了几期谈话类节目《风味实验室》,节目做的顺畅舒服,这和梦遥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扎实,谈话中有自己的观点,有和嘉宾的交锋辩诃有着极大的关系。
顽皮的梦遥
梦遥和庄祖宜老师
风味实验室工作照
止观小馆的厨师是我的粉丝,特意给我做了一个甜品,只可惜我现在不敢吃甜的,辜负了大厨的一片心意。
晚餐去了鮨禅,餐厅新来了一个日本师傅,今天试了他的新菜单。日本我们坐在吧台那里吃,可是伊藤师傅比较害羞,一直在厨房里忙碌,只在我们要走时,出来打了个招呼。也许伊藤师傅和助手之间还缺乏默契,有些菜上的不太及时,看来还有待磨合,配合上增加默契程度。
晚餐没忍住,吃了一块静冈瓜。
寿司吃了一个,其他两个没敢吃。
现在有些想念金枪鱼中腩和大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