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启发于跟闺蜜的一次聊天,觉得把自己最近受益于自学中医养生的干货分享一下,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我是属于先天体质不错,但后天生活及饮食习惯极其不好的人。先天好体质硬生生被自己的无知跟贪一时刺激搞坏了,年岁小的时候不觉得有何不妥,这几年随着年龄增长,心力大不如前,于是,很多埋藏已久的旧疾都开始蠢蠢欲动的放肆起来。
最明显的就是体内长期聚集的各种寒湿,表现为我的后背常年有一种背着一张大被子的错觉,特别受环境天气的影响。我们江南每年农历5月左右都会有“黄梅天”,那简直就是我的噩梦。黏腻潮湿的空气本就让人感觉不舒服,我又背着一张似乎浸满水的大被子,任何行动都会花上比别人多好几倍的力气,常常呼吸都没那么顺畅,总之就是累,成天累,是那种休息后也没法缓解的累。坦白说直接影响做人的乐趣。
今年端午前大约有半个月,每晚后背疼的睡不着,以前后背疼了,妈妈帮我按一下就可以缓解;今年直接拿养生槌敲打,都不顶用,换言之,就是病灶有严重的迹象。这直接导致我连续每晚疼到凌晨4点才昏昏睡去,每晚如此,半个月下来,我真的觉得我会有猝死的风险。
转折发生在端午时节,所谓的“毒五月”,我就想到了索性利用天气,温度以及中医的一些知识试着简单调理自己的身体。因为中医不像西医要学会运用很多化学名称的药物;中医的养生原理就是看身体自己的感受,感受好说明方法对路,感受不好那就再调整,是很人性化的。(因为从小很喜欢看关于中医内容的书,喜欢当闲书翻,黄帝内经啦,伤寒论啦,艾灸对应的穴位图啦,中医饮食药膳啦,但仅是当闲书看,从不往心里去,更不会去跟着学习操作)
我知道自己的病因几乎都是来自于体内的寒湿,其实现代人的大部分问题也都跟寒湿有关:冰箱,空调,冷饮,反季食物,熬夜都会导致寒邪跟湿邪大肆侵入体内。
我们人体原本就像是一个大炉子,从出生开始,就在生发阳气,阳气可以保持炉内环境的干燥,同时也会让大炉子烧的更好。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会化作维持大炉子熊熊燃烧的能量,这原本是一个正向循环。
但我们很多坏习惯无异于总向大炉子浇一盆接一盆的冰水,慢慢炉内变得阴暗潮湿,阳气越来越少,阴气越来越重,炉子内的大火也不怎么烧的起来了,原本干燥温暖的内环境,慢慢变的阴暗潮湿,而这正好是各类病灶的温床。包括内环境低温潮湿,也不利于血液的流动,(原本血液在流动中可以冲刷走体内的脏污)。天长日久,凝滞的血液包裹着脏污,在身体中任意游荡,直到跑不动了,随意在一处驻扎下来,慢慢就形成了肿瘤的前身。
西医讲究的是哪个器官有问题,就解决哪个器官;而中医的思想是把问题放到环境中去解决。上天造人,每个器官每个部位都是有一定作用且有关联的,简单粗暴的片面处理问题,是会影响人的整体的。举个例子:家里进小偷了,西医的做法是来一个小偷,打死一个小偷;而中医的做法是会加固门窗,或在门前养猛犬看门等,增加小偷进来的难度,也就杜绝小偷进来的可能性。这就是中西医在核心思维上的区别。
今天说下我自己自学中医养生大约半个月的成果:
1. 艾灸阿是穴,阿是穴也叫不定穴,敏感穴,简而言之就是任何压痛点,哪里痛哪里不舒服就艾灸那个点。在阿是穴上灸15分钟,会有很多冰冰凉的汗水出来,其实就是用艾叶的阳气逼出体内的寒湿气。
2. 有条件的话,进行天灸。世间最阳气的当属太阳,能够吸收到太阳的阳气,不失为事半功倍的养生法。但一年中只有端午后直到伏天结束,这段时间的太阳是最有利排寒湿的。在早上9点到11点,护住头脸的情况下,让太阳晒到我们的肩背部。因为背部脊椎是人体的督脉,且两旁是排毒为主的膀胱经,天灸时阳气直接进入,就可以提升我们的肾气,而肾气又为一切根本,所以天灸真的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大回报的养生法。
3. 泡脚,夏天真的要泡脚,尤其可以祛寒湿。我们一般的认知是天冷了才泡脚,但殊不知夏天泡脚对于拔出体内寒湿功效成倍。因为脚底分布了人体的6条经络,还有很重要的涌泉穴,通过温度跟药水的渗透,可以快速直接的遍布全身。现代人很多脾胃都不好,运化功能受阻,用吃的再厉害的药都不见得能顺利到达它该去的地方,而泡脚完全可以起到准确运输的作用。
因为这次养生目标以祛寒湿,活淤血为主,根据平时看的医书,我就给自己配了:艾绒(艾叶)+藿香+红花+益母草+干姜;泡脚时间最好在晚上9点左右,此时肾气最弱,可以养肾。过小腿泡到微微出汗,但是我每次越到后面就开始出汗越来越多,那就是在排寒湿了,可以喝点温水。泡完脚后,在脚底涌泉穴,脚背太冲穴,脚踝上的三阴交都点压20次,同时在各脚底的地筋上刮板刮30次。至此一套泡脚程序下来,人会很舒服。
4. 每天中午前都喝姜枣茶。我是常年胃酸过多,胃不适患者,因为爱吃生冷,重口,甜腻的食物,胃部常常受到寒湿气的攻击。姜枣茶是医圣张仲景提出的,有散寒祛湿,健脾和胃,补气血的功效。我是端午开始每天喝,快一个月了,胃部舒服很多,胃酸的情况几乎没再发生过。千万不要以为姜跟枣在一起就会火上加火,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过,枣跟姜的搭配是一种互相压制又互相成就的关系。枣生湿,姜祛湿;姜味辛,辛主发散;枣甘甜可以补脾胃,这一散一补简直就是绝妙组合。还可以再加上一块陈皮,陈皮味苦,苦可泻心火,而夏季容易心火上扬,夏养心,所以陈皮姜枣茶,一甘一辛一苦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文章开头提到的背上的那张被子早就在开始中医养生一周的时候,毫无征兆的不见了,现在我最大的感受用身轻如燕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得益于学习老祖宗留下的精华,智慧的中医养生我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如果你也有祛寒湿方面的需求,不妨试试以上干货,中医养生一定会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