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
这学期我总是莫名其妙地陷入某种对立中,明明心里的一杆秤有了偏向,却僵持着不肯松手,不肯大大方方、洒脱而坚定地选择,行走。
厌倦这样的状态,一日日重复。
01
这学期开始至今,信阳的天气隐隐保持着某种约定,周一到周五天气爽朗,轻快、急促地奔向夏季,而双休两天总是拖着潮湿的尾巴,淅淅沥沥的小雨亦或是毫无征兆的阵雨,校园里撑开花花绿绿的小伞 ,学生的脚步轻缓,男生拥护着身旁娇小的女友,展现温柔体贴的一面,即使一个人独行,也不愿耗费体力与学校的斜坡作斗争。
而我,是偏爱风雨交加的一切。校园里一个突出特色是沿着人行道种了许多月季和蔷薇,对花草不甚了解的我们来说,看见盛开的大簇大簇娇艳的花朵时,欣喜之余又有一点点的惊讶。课后的谈资便成了凭着自己为数不多的经验去猜测校园的某处是月季还是蔷薇?有时候,为了让同伴信服,不得不绞尽脑汁说出几条依据。真假谁又真的去追寻呢?大多是打发空寂又无聊的时间吧。
而风雨袭来,大片大片的花瓣纷纷扬扬最终滚落在地,与泥土拥抱,与落叶相贴,层层叠叠铺染了一地的红艳,残损的美丽。一眼便能勾了人的心魂,不舍得离开,却不得不离开,人和花都有既定的宿命。即使会有意外,只不过偏离轨道而已,多看了一些风景,多入了一些心的东西,还是会稳稳妥妥的回归。
02
此刻,夜晚20:40,图书馆看书的人陆陆续续离开,我还在扣着手机打下这些无厘头的言语。
图书馆并不大,我常常去二楼看书。最初一个个书架翻找合心意又不枯燥的书籍,指尖抽出翻看几页,又索然无味地摆放原位。古今、中外、小说、散文应有尽有,几乎满足我高中时期对大学图书馆的想象,未触摸书籍之前,心情是激动而愉悦的。当我真正拥有,试图把这些知识灌进脑子里,淡淡的惆怅在心中翻滚,大脑中的每一根神经都抗拒着。
提供阅读的位置都靠窗,习惯坐一张独立的单桌,木制的桌椅是褐色的,面上赫然显现出大树生长的脉络,上了年纪的东西,我倒是很喜欢。窗户半开着,窗外读书背诵声接连不断,多是已经规划好考研的学长学姐,在图书馆一层,在图书馆门外僻静的某处,一遍遍不知疲倦。
近一年,自己想了很多,心里明明有了考量,仍旧倔强着不肯屈服。时刻变化着的命态,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发展?
03
回宿舍的路上要走过一段长长的阶梯,间距短小,不是很舒服。夜色微凉如水,柔柔的秋竹摇曳,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阶梯上摊开一副竹影图。对学校最满意的地方就是随时随地的风景,有时干净得纯粹,有时清幽得深邃。
高三时,最喜欢夜晚,最享受夜色。大多是一个人拖在班级最后走,校园里已是稀稀疏疏的人流,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也不认识几个人,也没那么巧就遇到了。所以,我可以放心地一个人慢慢镀步,把一整天郁结的心思捋一捋,把肩上扛起的重担放一放,只有这个时刻,才觉得高三有些美好。
我喜欢晚睡。通常能听到室友微微的呼吸声,偶尔翻身踢被的嫌弃声,我才觉得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拥挤但不占有,彼此交涉又独立而行,我们都是一条单独的线,相交只是暂时的,仅仅是那么一瞬,也足够人怀念了。
嗯,其实还好,生活嘛,也就是一场修行。
2018.5.10夜~2018.5.11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