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沟通对生存很重要吗?
几年前曾经看到过一句看不懂的名言,叫“他人即地狱”。当时以为是大咖的无病呻吟和自怜自伤。
最近有些明白这句话了,因为竹简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太难了,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尺度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思维习惯、成长记忆,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
可是,人又是无法离开沟通的。每个人都不能孤立地活着,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理解、认可、帮助,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与沟通有关,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与他人沟通。
从沟通的角度看,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是一种极端表达的真理。
这句话也从反面告诉我们,沟通是第一位的生存能力。不会沟通,我们时刻都可能下地狱。
五十二、如果我无所求,沟通就对我不重要吗?
是的,如果无所求,沟通就不重要了,甚至是可有可无了。
问题在于,这个“如果”很难做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天科学技术发达到了可以改造人类的基因,让人不吃不喝、不喜不悲。可是,这种人还是人吗?还有活着的价值吗?
所以,我们离不开沟通。
可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估计是把“无所求”理解的简单了,狭隘了,认为我不想发财、也不想升官、更不想出名,就想过个平平淡淡的日子,所以沟通对我不重要。
可惜生活的真相和生存的真谛都不是如此。不会沟通,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过不顺溜,也会疙疙瘩瘩的。
五十三、人文对沟通很重要吗?
有人认为,沟通重在技巧,人文这种虚头巴脑的东东并不重要。
真的是这样吗?虽然前几年关于沟通技巧的书刊文章很是流行了一阵子,虽然不少人总结出一些关于沟通的绝密武器、大杀器,虽然竹简也迷恋过这些技巧,但是现在竹简的回答却是:对于沟通而言,技巧不过是皮毛,人文才是关键。
如果不想让别人成为沟通的地狱,如果不想成为别人沟通的地狱,就必须把位置摆正、把心态放平,把角色认准。一句话,就必须尽力学会和努力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五十四、沟通中的人文是什么样的?
是悲悯,是对人对事的悲悯。
悲悯这个词是容易被误读的。有人把同情当作悲悯,有人把善良当悲悯,竹简也一直把做慈善的行为当悲悯。最近竹简明白过来了,看清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悲悯。因为这些都是居高临下和有所选择的善意善行,虽然这些善意善行值得鼓励和肯定,但不是悲悯。
真正的悲悯是对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悲悯。人生而不易,每个人都是在挣扎中活着,在痛苦中快乐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段凄苦的故事。
有了这种悲悯,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才有可能把位置摆正、把心态放平,把角色认准,才有可能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五十五、悲悯的遇上不悲悯的会是什么样?
有人说:竹简说得有道理,但是行不通。因为人的素质千差万别,遇上个愚昧的主儿、自私的主儿、蛮横的主儿,你的悲悯不是送上门去找抽吗?
竹简说:你说的这些情况都可能存在和出现,有许多时候悲悯确实不是无坚不摧的神兵利器,但却是无坚能破的软猬甲。它至少能够护住我们的心灵不受伤害,不让我们被愚昧、自私、蛮横弄昏头脑、气炸肚皮、伤及自尊。
是的,只要我们悲悯了,就算对方不悲悯也无所谓。悲悯能够让我们看清愚昧、看透自私、看穿蛮横,让我们能够淡然、淡泊、淡定地去面对这些不得不面对的。
五十六、怎样才能找到和培养悲悯呢?
这个确实不容易,没有漫长的、曲折的、多味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是不大可能有的。
反过来说,有了漫长的、曲折的、多味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悲悯也不会自然而然地降临到心间。经历了再多的生活体验,有的人可能仍然是麻木不仁,有的人可能是怨天尤人,有的人可能把生活的种种眷顾都忘记了,只留下了自私和阴毒。
悲悯是一种最客观的态度,最平和的心态,最坚韧的意志,最博大的胸怀。悲悯不神秘、不虚无、不消极、不复杂,只要记住:人生很可贵、人生很短暂,人生有时很无奈、人生经常要宽怀,你的人生是人生,别人的人生也是人生,你的人生有喜怒哀乐,别人的人生也有喜怒哀乐。
是的,记住这些就够了。
五十七、除了悲悯,人文在沟通中还有什么表现呢?
悲悯是底色,是根基。
但是我们都知道,仅有底色描绘不出美好的画面,仅有根基建筑不起宏伟的大厦。在悲悯之上还要派生出许多具体的观念和习惯,包括技巧和方法,等等。只有这样,人文才能够让我们的沟通打开一座座心灵的地狱。
在沟通中要有平等和互惠的理念,不要总想着去教训、指点别人,不要总觉得比别人高出好多。不要总想着去沾别人的便宜,不要总觉着奉献都是别人的事情。
在沟通中要有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方法,不要非得整出个对错高下、黑白曲直,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五十八、怎样理解“理解万岁”呢?
理解是沟通中应该永恒遵循的原则。因此,理解应该万岁,应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般地活在我们心中。
但是,虽然经常高喊在嘴上,可是在心里我们真正理解“理解万岁”这四个字吗?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我们在行动上又能做到几分呢?
从竹简个人的体会看,“理解万岁”这四个字不是那么好理解的。这就是生活的复杂和诡异,这也是生活的多彩和多姿。
有的人把理解当成了知道,以为我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就是理解你了。
有的人把理解当成了赞同,以为我赞同你的所说所做,我就是理解你了。
有的人把理解当成了同情,以为我同情你的坎坷困顿,我就是理解你了。
可惜,这些都不是理解。
真正的理解是感同身受,虽然可能不知道具体的细节,虽然可能不赞同具体的言行,虽然可能不同情具体的遭遇,但是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五十九、沟通中容易犯的人文缺失病有哪些呢?
人非圣贤,以下这些毛病人人都可能犯,包括竹简在内。有些毛病还是通病,与人的“自我性”有关。而且这些毛病还很顽固,不好去根,需要经常治一治。
一是自以为是,或者叫以自我为标尺去裁量别人。这是通病,也是顽疾,是需要我们时刻注意防止和纠正的。具体的表现有总是有理、站着说话不腰疼,等等。比如,自己不舍得花钱叫节俭,别人不舍得花钱就是小气。自己的面子比天大,别人的面子薄如纸。
二是自我欣赏,或者叫敞帚自珍。这也是通病,也挺难去根的。具体的表现是总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选择性记忆或者失忆。比如,一张开就是我当年如何如何,我哪方面如何如何。
三是自说自话,或者叫倾诉症。所谓的与人沟通,就是让别人听自己倾诉,陈芝麻烂谷子都得倒出来,而且到得津津有味。而别人说的什么,自己去压根儿听不进去。
六十、怎样让人文打开沟通的大门呢?
俗话说: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人与人之间最难的就是敞开心扉。这个我们都懂的,不用多说。
但是,如何运用人文的力量去打开彼此封闭的心扉,却不是那么易懂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和体会。
竹简涉世不深、见识尚浅,在此只能谈一些个人感悟到的几条道理了。
一是要看清对方的利益所在。对方是卖冰棍的,你张口闭口说冰棍吃了无益健康,这叫上门砸场子,只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二是要找到对方的兴趣所在。对方是卖冰棍的,而且最得意的是自家独创的绿豆沙加红枣汁冰棍。你替他总结出了绿豆沙与红枣汁结合的魅力,这就有扎到知音的感觉了。
三是要掐准对方的迷惑所在。对方跑到医院门口卖冰棍,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你几句话点醒了他,他顿时有一种遇到高人指点的感觉。
四是要摸住对方的自信所在。对方冰棍卖得不好,你却慧眼识才,看出了他家的冰棍很有创意,进而看出他这个人很有创意。这就是惺惺惜惺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