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半生缘》
(一)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到属于她了,他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要好的……他知道,因为他曾经是属于她的。
这是世界不缺少痴情的人,要是少也只少了对一件事如此固执的人,曼桢遇见豫瑾后说过,其实她即使先碰见了他(豫瑾),后碰见世钧,她相信她还是喜欢世钧的。
当你认定一件事情后,你便会头也不回地去做,起码曼桢是这样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认定了世钧,也爱了世钧一生,即使自己被囚禁的那段最痛苦的日子,自己心里想的、念的还是世钧,也只有世钧,能让曼桢爱的这么痴狂,这么痛苦。其实豫瑾也不是不好,豫瑾当时已经是院长级别的人物了,而世钧才是个刚入社会的小职员,但是曼桢在两者之间还是选择世钧,爱情难道真的分先来后到吗?到也不见得,曼桢爱世钧,爱的是世钧的"柔软",曼桢不爱豫瑾,是不喜欢豫瑾的"正直"。虽然在社会地位上,世钧不及豫瑾,但是世钧有一颗柔软的心,因为这颗柔软的心,才俘获了曼桢的心,曼桢才回没见几次面就把自己的家事告诉了世钧,就连自己同事许久的叔惠都隐瞒了。而豫瑾,这个人太"正直"了些,在曼桢后来嫁人后,他真心祝福,在得知真实情况后,变对曼桢的母亲采用那种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的豫瑾,不是曼桢心里的那个他。
(二)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里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像是千载难逢的巧合。
世钧对曼桢示爱了,没想到曼桢也给予了回应。原来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也同样爱着自己啊!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加幸福的事了吗?世钧本来是不相信的,但是这也是事实,事实就是如此,自己心爱的姑娘也爱着自己,这是巧合吗?是缘分吗?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快乐好像从天而降,重重地压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确实喜悦的。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和曼桢十分要好,比任何一对情侣都要好。以至于"他相信他和曼桢的事情跟别人的都不一样,跟他自己一生中发生过的一切事情也都不一样"。是啊,恋爱中的人何尝不都是这么想的呢?自己经历的这一次,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庸俗着,自己却与众不同着,但是天底下的爱情其实又都是那么相似,都是在"闹爱情",但是没有人会承认的,谁又想承认呢?无论如何,此时的世钧,是快乐的,比任何人都要快乐,这种快乐和所有人都不同,是属于他自己的。
(三)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处的——同样地需要远离人群。
快乐和悲哀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在有的方面,却又是那么地相似。人悲伤起来的时候,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付出,独自消化悲伤,人开心起来也是一样,不困多么丰富的词语也无法形容出自己心中的喜悦,这种快乐无法用语言表达,任何语言在这样的快乐之下都晓得那么苍白而匮乏。就像当时的世钧一样,自己的人也喜欢着自己,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样的好消息一定要自己慢慢品尝才行,没有人能懂得他的快乐,他也不想与谁去分享,生怕被人偷走了似的。多像个孩子的做法啊,但是恋爱的中,又何尝不是个孩子呢?
(四)人总是要变得,我也变了。我现在脾气也很从前两样了,也不知是年纪的关系,想想从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
"紫衣的姐姐",多么暧昧的字眼,不过里面罢了,便也不认人了,直说当年"幼稚可笑"。可怜了曼璐,竟还以为这豫瑾喜欢着自己,还特意穿了件紫衣来给他看。是啊,人总是要变的,我不否认你的变化,但是往日的情,你怎么急于撇清?不得不说,曼璐的这一生,也不晓得究竟为谁而活,到底爱过谁了。
(五)这卖豆腐干的简直就是时间老人。
卖豆腐干的在书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世钧和曼桢刚在一起时,世钧去曼桢在家做客,听见楼下买豆腐干的声音,曼桢感叹说,这买豆腐干的每天都来,风雨无阻,就像时间老人。第二次是许多年后,曼桢和世钧早就失去了联络,此时的世钧已经娶了翠芝为妻,而曼桢正在祝鸿才家被禁闭,世钧找到曼桢以前的家,发现曼桢早就搬走了,而卖豆腐干的人却自然在这里叫卖。物是人非,这"时间老人"却依然停留在这里,怎么让世钧不感慨,不难过?
(六)他认识你可不认识许先生
狗的三次出现,也是翠芝对叔惠心里的三次变化,从陌生熟悉,只是因为第一次叔惠来家里的时候,狗多叫了几声,便记在了心上,就算多少年后,得知叔惠要来家中做客的消息后,立马叫下人把狗栓上,避免误伤叔惠,这样的爱,不管多少年,都不会变吧。
(七)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回不去,说出这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回不去了,是的,曼桢已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了,而世钧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虽然这两个人彼此还深爱着对方,但是出于这种种原因和社会的压力,终究是再也回不去了。
(八)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全书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半生缘》这本书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曼桢对世钧说的,当时两个人刚刚恋爱,世钧有事要回南京,曼桢向世钧要了写信的地址,信还没写完,世钧就回来了。我之所以最喜欢这一句,是因为我觉得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会在原地等着你,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理想总是丰满的,到最后,曼桢还是说了那句"我们回不去了"。
(九)——你将来的太太一定年轻、漂亮 ——有钱
《半生缘》是在《十八春》的基础上进行改动的小说,张爱玲在迁居美国之后的市场主要面向台湾和北美,所属意识形态有变,需要"去政治化"所以将先说的结尾进行了改变。有很多人不太喜欢《半生缘》的结局,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结局把叔惠写得太肮脏了一些,一个进步的年青人最后却变成了一个被人保养的小白脸,这未免也太可笑了,不过张爱玲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改动,一定也有她自身的道理,叔惠的堕落和改变为小说蒙上了更加悲剧的色彩,所以不光是世钧和曼桢是悲剧的,叔惠和翠芝同样也是悲剧的。
(十)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时间这种东西,总是悄无声息的,有时候,你会觉得它过得很慢,有时候,你又会觉得它离开得太快了。有些事情明明好像昨天才发生一样,却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一晃,又是多少年,当年的那些人,现在有在哪里?当初说好的承诺,现在也不知道飘向何方了。
《半生缘》是我读过的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得不说,这部小说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是十分生动具体的,人物的刻画也十分有声有色,在文学史上,人们对《半生缘》的好坏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相比《十八春》,《半生缘》这样的改动颠覆之前的人物形象,是不成功的改动。但是,在我读完《半生缘》后,我也特意找到了《十八春》这本书又读了一遍,相比而言,我还是更加喜欢《半生缘》,因为在《十八春》中,加入了太多政治成分,可能这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需求吧,这样的政治成分让文章的结局变得太过于"正能量",不太像现实生活。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悲剧的结尾,都是希望越完美越好,但是张爱玲的《半生缘》这样悲剧性的结尾却留给我一种残缺美的感受,这样的感觉是完美的结局所代替不了的。
所以,如果有机会,希望你可以去读读看《半生缘》这本书,和我一同交流交流书中的世界。
附:《十八春》和《半生缘》的区别
①《十八春》共十八章,《半生缘》共十七章。
②许叔惠去延安改为去美国留学。
③张慕瑾改为张豫瑾,《十八春》中张被诬陷为汉奸逮捕,他的妻子被迫害而死,《半生缘》中改为张的妻子被日本人杀害,张被抓后逃生,去了大后方。
④书中最后世钧,曼桢等前往东北参加革命工作的一段被删。故事到世钧,曼桢重逢宣告结束。
⑤《十八春》中,世钧,曼桢相识的时间为十八年,《半生缘》则改为十四年,书中前两句首先不同。
图/文 张姑娘的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