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
生活总是那么平静无味,总是要找点乐子,我是一个会为自己找新鲜感,刺激点来结束前一阵子苦闷状态的人,记得,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次的开学前,心里面总是装满了期待,会在前一天晚上幻想明天会发生的种种情况,甚至是达到失眠,眼眶布满黑眼圈的状态,当年这些波澜起伏的心理状态,却是自己现在最怀念的记忆,待到第二天,甚至于闻着刺鼻满是纸浆味的新书都觉得是那么新鲜和舒服,看着旁边的新伙伴都会偷偷想办法去搭话,想着,自己这是种病态的心理,可能只是想结束前一段苦闷的时间的心理意识的写照,也可能是对所谓新生活的极度憧憬和渴望,想罢,在自己内心角落里定是堆积着“热爱生活”的执念,总是想找个突破口,来平衡下那平淡无味生活。
然而,于与我而言,什么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确没有明确的定义,那朋友圈,微博,空间里动态,视乎每个人都过着“准备出行旅游”“考证考研”“出国留学”“吃遍天下”的生活,站在自己视角,总是姚望仰慕着其他人的生活,看着自己如一潭死水的生活,每天的往往复复,没有追求?骨子里那种攀比,那种较真,让自己常常陷入对自己的质疑和不肯定,可能自己过多的依赖这些社交媒介,深陷里面的自己就好像抽干的躯体,没血没肉没思想,一种简单想分享生活的想法,开始充斥着,哪些人会看,看了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一些乱七八糟的顾虑,慢慢地慎言慎行,不敢让太多人看到我的状态,视乎,也慢慢地失去了自我。
其实,想真正了解我生活的人并不多,可以说,真正了解我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我真正的性格视乎只为在身边熟悉的朋友一丝不挂袒露出来,因为自己的慢热,恐惧新环境,内敛的性格,给人的首次影响总是“阴沉”“高冷”
“距离感”,自己会将自己佯装成熟稔自来熟的模样,顶着尴尬去跟很多人打招呼,也深怕打招呼后对方没看见那一丝尴尬,跟身边那些善谈善交的来比,自己却像个尴尬体,愿低调不被发现。
对于自己未来的人设标准,并没有什么标准,对自己的唯一期许就是,不悔不怨,不想一次次埋怨之前的自己,不想老了之后,动不动会从口中飙出一句“想当年,如果.....”,想着,以后老了,一定要成为一个很酷的老太太,从容,释怀,沉稳。要说自己后悔的事,就是自己的表达,有什么事都会埋葬在心里,即使是对方很有感觉,很想表达对对方感激和喜欢,却从来没有表达出来过,那高中那几位特别喜欢的老师,想着用好成绩回报他们,以高考的失利,更是捂脸羞于见他们,无论是老师还是他,“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那一份溢于言表的欣喜,内心的小九九,只有自己知道。
从我的世界路过,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