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枣乡临泽天蓝水绿、层林尽染,祁连山下、黑河水畔处处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可是,不经意间可怕的新冠疫情却悄悄向我们袭来,让这个宜居宜游的小城变得不再“热情”,不再喧闹。回首这几天的日日夜夜,总有些点点滴滴值得回忆。
10月18日
前一天晚上,当得知上海2名游客在西安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其曾在张掖旅游的消息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迅速排查从上海飞往张掖的同机人员和其在张活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疫情离我们并不遥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那一夜,班主任老师、年级组长和学校负责领导,就已经踏上了同心抗疫的征程。连夜在学生中排查,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核实,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一系列的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但空气中已经带着凝重的气息。
周一早上一上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示同意,县医院派人来学校为师生做核酸检测,进一步的排查还在进行中。各班同学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带着一种好奇,带着一丝疑问,排着整齐的队伍,保持间隔距离来做核酸检测,雪娟老师忙得没顾上吃早餐,希望组长双眼带着红血丝还在给学生上课,蒋主任和刘校长依旧在现场忙的不亦乐乎,其实他们昨晚就没有休息。那一刻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作为教师的一份责任和担当,这是经过疫情的突袭后人们对生命的普遍尊重。至当天下午,学校1800多名师生第一轮核酸检测采样全部完毕。这一次,正是老师们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意识和领导们敏锐的政治意识,让我们走在了疫情防控队伍的前列。
10月20日
当天下午五点多,学校紧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师生集体离校事宜。原来,这是接到县疫情防控战时指挥部的通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要全部停课。这时的校园充斥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办公室里老师们的话语明显比平时少了许多,有的在忙碌着赶印试卷,有的在默默地收拾自己的办公用品,还有的班主任已经忙着打电话联系家长前来接孩子回家……虽然大家都在各自忙碌着,但能看得出每个人脸上沉重的表情。这次,疫情真的来了!
作为一所有1600多名寄宿学生的学校,组织一次放学多么不容易啊!当天晚上,整个校园灯火通明,室舍的照明灯、路灯不够,老师们就用车灯、手电筒,甚至是手机来增援。通校的、家长接的、乘坐校车的,每一个学生都安排的妥妥的,每一位老师的责任都清清楚楚的,随着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一辆辆校车驶离校园,校园变得从来没有如此宁静过。
大西北十月下旬的夜晚确实有些冷啊,许多领导和老师即使是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不愿离开岗位一步,生怕哪个学生有什么闪失。直至当天晚上十点四十左右,最后一个学生安全离校。当看到学生、家长纷纷在班级群里回复“XXX,已安全到家”时,老师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平息一下了。当然,当天晚上,交警、运政和汽车站也是“蛮拼”的,他们及时调度车辆、保证运力,做好车辆消毒,维持现场秩序,清点交接学生,每一个点上,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影,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疫情早日退去,“神兽”尽早“回笼”!
10月21日凌晨
前一天晚上,放学后回到家心情格外沉重,深感疫情越来越严重。于是,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家里的米面油还有吗,冰箱里还有没有存储的食物和蔬菜,看着空荡荡的冰箱和几乎见底的油桶,便催促着妻子明天一大早赶紧储备些生活必需品吧。同样是班主任老师的妻子虽然还在统计班内学生的情况,但还是满口答应着:“必须的,必须的……”那天晚上,我们两个躺在床上使劲刷手机,查看着网络上最新的疫情报告,唯恐病毒来到身旁。可是,病毒无情,阴霾已起,张掖还是没有幸免。妻子赶紧拿起手机给远在酒泉金塔的父母打电话,询问当地的疫情情况。说实话,2020年春天那么严重的疫情都没有让我们两个有如此紧张的感觉。而这一次,张掖——酒泉(金塔)正是这两个把我和妻子联系在一起的地方,让我们和家人都多了一分对彼此的牵挂和担忧——愿张掖的丹霞风光依旧、七彩绚烂,金塔的胡杨林金波倒影、黄叶迷人。
凌晨三点,正在熟睡中的一家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情况不妙。隔着门我喊道“谁?”门外回应是社区来做核酸检测采样的。哦,我记起了白天社区第六网格居民群里通知要做全员核酸检测的。当时我以为,我已经在学校做过了,也就没有在意这些。打开门,两个穿着红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和两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就站在门口,他们手里拿着手电筒,提着做核酸采样的篮子式的装备,睡眼惺忪的我,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下清醒了,或许是害怕了,亦或许是震惊了。害怕的是我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让他们找上门来了。震惊的是这么冷的天、这么晚的时间,居然还有这么些人在逐个敲门督促核实居民做核酸检测的情况。简单的交流之后,确定我第一次核酸检测的时间已经过了48小时,他们现场为我做了采样。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匆忙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楼道里,可我面前两个“红马甲”和两个“白衣人”的形象却永远地立在我家门口。那一夜,我再也没有睡着。远处还能依稀听见敲门的声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的没错,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强大、和平的国家。每一次灾难来临,总会有人冲锋在前,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这就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没有太多的云,也没有太大的风。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虽不像白衣天使披上战袍冲锋在疫情一线,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像社区志愿者在寒风中为人们筑起最坚实的防线,但我们可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纪律要求,静心宅在家里,做好工作学习计划,徜徉书海中,静心品书意,齐心抗疫情。相信,严冬很快会过去,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