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接触到了《论语》,仿佛自己的人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下面就开启我的奇妙之旅。
先说我认为的“不惑”,“四十不惑”,是孔子的不惑,是他在四十岁左右的时间,对自己人生的感悟透彻了,把自己过通透了,知道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理想、历史担当及社会责任。 “不惑”是一种特别高的人生境界,是在积攒的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社会经验,对人,对事,都有明确的判断,明晰的辨识以及真正认识自己,孔子在四十岁的时候基本达到这种境界,而社会上大量的以打着“四十不惑”的幌子,说是看透了人生,看透了自己,不思进取,悲观厌世,停止不前,最可怕的是还向年轻人传授自以为是的经验,以向社会证明,看我真的不惑,没有理想,没有方向,专业技术也不过关,在专业领域社会领域都没达到一定的成就,就以此为借口,不再进步,这是逃避,是给自己不努力找台阶,这一票人大量存在,这不是不惑,是惑,迷惑的厉害呢。孔子的不惑是积极的,进取的,更加明确努力方面,就是引导更多的人走向君子,走向仁的社会理想。所以我开篇不惑之年,也是不准确的,自己没到达不惑的境界,我之所以用不惑开篇,只是回避自己的年龄,仅此而已目前仍然迷惑。
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知道未来自己干什么吗?未来不是年青人的专属用词,任何人都可以用,未来的期限也不定数,二三十年也是未来,三五年也是未来,我的理解就是不惑的年龄就是知道自己未来期限越长的年龄才是自己的真正不惑年龄。专业知识贫瘠,社会阅历浅薄,是不可能对未来二三十年有明确的方向的,怎么办,我们只能脚踏实地,只能按阶段划分小未来,一两年,三五年都是未来,可是有很多人,徒增岁月,徒添华发,没有提升没有进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有多远,我想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论语》的影响太深刻了,误解也很多,就产生了,像这个“四十不惑”,就是个例子,好像人只要到了四十岁,就“不惑”了,其中真正的“不惑”可能是在五十岁,六十岁才到了,当然,如果一些很优秀的,或许三十岁就“不惑”,也是可以的,“不惑”是一种境界,不是一个简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2020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