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我们在课堂里,四面封闭;别人家的孩子在私奔。
我们永远回不到自己的12岁,于是,电影有了意义。
奔向他处,是因为不满当前
当12岁的男女主第一次在偌大草场里相遇,各自停下脚步,遥遥而对,时空静止。
离家出走的少年少女不期而遇,这不是巧了吗?
这不是巧。是蓄谋已久的逃跑计划。
从当初在剧场里一见钟情,他们互为笔友,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这样或那样的心情。
她不满家庭的束缚,被视为问题儿童,用书籍和书信遣怀;他作为孤儿,被养父母忽视,被伙伴欺负。
有时候就是境遇不同,反而能够相互抚慰。
然后他们制定了这个计划,约定在此久别重逢,就此坠入爱河。
切开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少年人的惺惺相惜,不知未来的一腔悍勇,和“我以为这就是爱情”的自以为是。
总之不是大多数人熟悉爱情的模样,尤其他们才12岁,似乎根本不懂爱情的真谛,而是将爱情作为这次恢弘冒险的必需品。
所以即便他们接吻、抚摸、同床共枕,也依旧保留着少年人最深重的纯粹与真挚。
爱情给他们不佳的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至少从通信开始,他们就在憧憬着死气沉沉的生活里有那样一场同行的私奔,哪怕这持续时间不久,也终归有意义。
所以,谁又能够轻易定义爱情的模样呢?它千人千面,为什么就不能是12岁的少年已然拥有的这个模样?
毕竟,有的人到死,都与爱情缘悭一面。
我爱你,但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这句台词,是她说没有家庭的束缚真的很好,很羡慕他后,他的回应。
作为孤儿,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失踪之后,童子军(影片设定的世界中,成年长官带领青少年童子军)热切地四处寻觅,联系到他的养父母,养父母表达了不予理睬,不会让他回家。
成年长官的惊讶和理解代表了观众视角,少年的出走也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长官们更加希望找到他,给他温暖。
她的家里出了父母,还有三个弟弟,妈妈在家说话一律用扩音器通知,其余时间,彼此没有交流,以这样的怪异,来表现冷漠。
两人彼此拥有对方没有的东西,却能抚慰对方的心情,然后天然的契合。
所以如果这句话反过来也可以,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爱你。
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不吹不黑,每一帧都可以作壁纸;
平移镜头;
对称,对称,还是对称
……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同一导演,韦斯·安德森。
用胶片拍出复古的画质;童子军的设定,像一只老鹰带着一群小鸡在战斗;
妈妈在家用扩音器这一点夸张但实际,毕竟在家喊话的是妈妈,在家大声喊话没人听的也是妈妈,所以扩音器是妈妈们的福音;
少年用鱼钩和昆虫给少女做了耳环,手动穿耳洞这波操作又血腥又浪漫;
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出要结婚,一场领证拍得壮怀激烈,然后下一秒少年就被雷劈了;
“如果我们跳下去是场自杀,那么,我想谢谢你嫁给我”真是动人的情话;
《肖申克的救赎》被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