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指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分别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谷较晚出而仅存,全以解经为主。
一,“春秋”这一名称的由来
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名用这个名字。“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传下来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
二,有关《春秋》作者的传说
传说这部书是孔子所作,至少是他编的。孔子看到象征祥瑞的麟被猎户所杀,他想到自己的道与这麟的命运一样,在乱世中得不到通行。于是,发愿并终修成这部《春秋》,目的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中,得到善恶的教训……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它却不是真的。
三,《春秋》这部书的体例
《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是一部信史,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14年止,共242年,后世称这242年为春秋时代。书中记事按年月日,这叫做编年。
四,《春秋》大义
《春秋》记事的目的——奖善惩恶
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
五,《春秋》三传解经叙事方式——咬嚼文字
三传中,公羊、谷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了。
六,《左传》小传
《左传》这部书,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它虽一度立了博士,可是不久还是废了。倒是民间传习的渐多,终于大行!它是一部仅存的古代编年通史,用处自然大得多。《左传》成书的时代大概在战国,此公、谷二传早些。
《左传》这部书大体以《春秋》而作;参考典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注《左传》的,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所以《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左传》极重辞令,所记当时君臣的话,从容委屈,意味深长。当然这是著者润饰的工夫。
春秋三传中,我熟悉《左传》,仅因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有机会一定要读这本书,体会其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价值,领略其严密而生动的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