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有的人对待领导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唯唯诺诺,仿佛亲生父母一般,而对待自己的父母却像使唤下人一样呼来喝去,毫无半点耐心?
答案就是,利益!因为这么做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
在利益和亲情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利益!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让我们来看看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了!
原文: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翻译: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做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让吴起为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国猜忌怀疑吴起(借口),吴起亲自杀了自己的妻子求得了大将的职位,率领鲁国的军队打败了齐国。
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打吴起的小报告,说“当初吴起师从曾参时,母亲去世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现在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是一个残忍而缺德的人。
我们小小的鲁国有能战胜大国齐国的名气,其他国家估计要来算计鲁国了”,吴起害怕鲁国加害于他,并且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跳槽找了新的老板。
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贪婪好色,但是他的军事才能,连齐国大将都比不上他”。于是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攻击秦国并占领了五座城池。
通过司马光的文字,我来尝试分析一下吴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国人知道吴起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在和齐国大战来临之际,鲁国的国君想任用吴起为将,但是,却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就怀疑他。
在我看来,这是只是一个借口,一个萝卜一个坑,吴起没有什么过硬的关系。
想要拿到这个职位,就需要占领皇亲国戚的名额(生死关头,权贵还在惦记着当官的事)。
这肯定会招致权贵的嫉妒,因此才找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这种蹩脚的借口。
吴起正确的做法是,搞好和大领导的关系,向领导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尤其是要让领导信任自己的忠诚。
说明将军这是个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岗位,千万不要任用那些纨绔子弟去嚯嚯,要是吃了败仗,整个国家说不定就会玩完。
这样才能拿到自己的将军的职位,发挥军事才能并建功立业。
但是,吴起,偏偏不,都不和国君解释,对于阻碍自己建功立业的人和事,他解决的方式很简单,直接杀掉,很可能是“睡了再杀”。
你们不是说我的妻子是齐国人,不可靠吗?我直接杀了,现在你们找不到理由了吧。等到我有了功名和权力,还怕没有女人吗?这是人吗?这是畜生所为啊。
由此可见,吴起的欲望很大,而且残忍,在他的眼中只有功名利禄,任何人和事在功名的面前都得让路。
这样的人,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只能被利益所驱动,谁给的利益多,他就倒向谁,但总会有出价更高的人。
鲁国的国君,在吴起杀妻之后就不该任用吴起,但没有办法,齐国的军队都到家门口了,于是就任命吴起为将。
吴起带领鲁国的军队,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在战胜齐国,消除了安全隐患之后,鲁国的国君早就有更换吴起的想法了,加上皇亲国戚里头有惦记将军位置的人。
于是乎,又翻出吴起母死不奔丧的黑料,吴起在鲁国就呆不下去了。
吴起“母死不奔丧”的原因估计还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着急建功立业,守丧三年对于他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于是,鲁国卸磨杀驴,吴起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没有捞到实在的好处,只是名气已经起来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在吴起这里,还包括他自己妻子的生命。
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基本上没有描写吴起军事才能的文字,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体现了司马光对于吴起这种人的态度,司马光是一位大儒,儒家一直把孝道和人的生命看得极其珍贵。
而吴起为了自己的私欲,践踏了孝道,残忍地夺走了自己枕边人无辜的生命。这种人军事才能再厉害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个极其自私残忍的人,他打仗只是为了功名利禄。畜生的功名配不上我司马光的文字。
于是司马光只是简单的陈述了一下事实。。。(而为了正义而战,为了给天下百姓创造太平的战役,司马光从不吝惜文字)
一个人如果仅仅只为了自己,为了私欲,不论他有多大的成就,赚了多少钱。在圣人眼里,他始终是渺小的。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发现,古今中外,只有一种人才能称作伟大,那就是无私的人。
是啊,人固有一死,唯有无私的人才值得被世人所铭记。
扯得有些远了,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远离那些不孝顺和对待亲人恶劣的人。
比如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吆三喝四,却对你/权贵笑脸相迎的人,为什么呢?
你要这样想,他对待自己的亲人和父母都是这样的无情,你是谁啊?
他为什么要对你好?
还不是因为在你的身上有利可图,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你或者背叛你。
生活中,若是遇到这些人,一定要当心,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种人身上,因为不值得!
相信大家现在可以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为什么有些人对待领导比对待自己的父母还要上心?
相信读者可以通过吴起的故事得到启发,真正的原因,都一样!
不一样的只是程度而已,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而吴起做的比较极端。
这天底下又有多少吴起啊?多少的畜生啊。。。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转发支持作者哦!谢谢啦!
大家喜欢像这样阅读《资治通鉴》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资治通鉴》,领悟《资治通鉴》里的人性和智慧。
"生史看淡"把人性放到太阳底下晒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