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阅读浪潮下,读书越来越方便了。各种图书馆资源也越来越便利,甚至社区旁边、地铁站就可以随手借书还书,更不用说各种读书APP了。
互联网时代,知识迭代越来越快,不爱学习的人随时就会被淘汰,读书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
读书的需求有了,读书的资源也不少。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仍然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
“太忙,没时间。”
“读不完、看不下去、无法专注!”
“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不读书的理由千千万,要读书的理由只有一条:若要想生存、工作、不断成长,就必需要坚持读书。换成大白话就是:想升职加薪,就要多读书;想家庭和睦,就要多读书;想适应未来发展,就要多读书。
只有保持这个信念,书不再是“可读可不读”的东西,而是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当它成为必需,你就会把读书放在一个积极且必须的位置上,有意识地想要确保一些时间来读书,并有极大可能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全神贯注地去读书。
可能你会说,我也认同读书很重要,可是一旦工作忙起来,便没有时间认真阅读一本书了。即使有想看的、必须要看的书,总是无法立刻开始,或者很难专注。
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麦肯锡韩国分公司创始人赤羽雄二给你简单又有效的答案。
《零秒思考》作者赤羽雄二在最新力作《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中,将他在繁忙工作中仍会坚持每个月读至少10本书的秘诀总结呈现出来,帮助读者从选书到规划阅读时间,再到牢记书中知识点、展开实际行动,运用整套技巧,达到切实地吸收书中的知识、提升读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作者就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企业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供支援,以及市场营销、创建新的盈利项目等诸多事宜,每天的会议都有5-9次,工作时间不止996,工作强度超过大多数人,即使如此,他每天都会保证至少30分钟时间的读书时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者提出,最好的读书时间安排就是“集中时间读书法”。如果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那就“创造读书时间”。
每个人每天就24个小时,如何能创造出多余的时间呢?又不是上帝!
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创造时间不是平白无故地多出时间,而是挤时间,即在现有的时间基础上找到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来读书。具体如何挤时间呢?
首先,你要估算出自己的空闲时间。
通常,大部分人每天的日程是被安排的状态,也就是事来了就做,也不知道自己几点会比较空闲,所以等到真正空闲下来时,却不知道做什么,导致总感觉没有时间读书,真相却是你没有利用好时间去读书。
要打破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你需要给自己制定两份时间表,包括工作日和休息日,清楚自己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如何分配时间等。即使是工作日晚上和休息日,也需要好好规划,不然会出现躺沙发上刷手机花了半天、磨磨蹭蹭做家务又花了半天,这样不断浪费时间,一天下来感觉后悔不已的状况。
从作者的工作日时间表可以看出,他工作日从22点到凌晨一点半的3个半小时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休息日有6-8小时可支配。对大多数人来说,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通常有1-2小时,还有午餐时间,通常也会有1个半小时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
接下来,你要在时间表中添加读书时间并严格执行。
有人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或消磨时间的手段,总是想“等时间充裕、心情愉快的时候再来读书”,还美其名曰“读书是一种享受”。
作者认为:应该把读书视为一天中工作的一环。每天下班22点后就是他固定的读书时间,养成在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才不会浪费过多时间,也不会忘记读书或者找借口不去读书,将时间用在了读书这件有价值的事情上,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哪个时间段比较空闲,也因个人情况或家庭状况而有所不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时间表,切不可因为读书而本末倒置。
如果是有孩子的家庭,照顾和陪伴孩子是第一位的。不能说下了班就因为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把孩子搁置一旁不理。孩子入睡后和起床前的时间段拿来读书是比较合适且有效率的。
比如一位职业妈妈,如果按照作者晚上读书的习惯,对她来说很难集中精力。因此,建议妈妈在晚上和孩子一起睡下,清晨5-6点自然醒来,这样就获得了读书时间。
这一点也提醒我们,要结合时间表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即使是休息日,也要保持和工作日的起床时间不变,在不影响睡眠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读书时间。
赤羽雄二多年保持早晨7点起床。当33岁村上春树打算以写小说为生的那年秋天,他就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
总之,在确保一定的读书时间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一旦确定下来,就严格执行,保证每天就会过的很愉快,且收获颇丰,这样才能在很多地方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一来,不仅读书效率提升,也会提升工作效率,生活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