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陈雪炎陈嘉仪)7月11日上午,包含易礼强老师在内的四位当地唢呐班老艺人齐聚易老师家中,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湘潭县社会调研团观看了其表演并与老艺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演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表演曲目是《西宫子》,这一曲目是易礼强老师偕同三位老艺人共同完成的。其中,朱起文老先生演奏二胡,两只唢呐分别由易礼强老师和陈立坤先生吹奏,而易礼国先生则在一旁敲击司鼓和班鼓。这一曲《西宫子》高亢嘹亮,婉转悠扬。唢呐声、二胡声和鼓声交相呼应,融为一体,整首乐曲流畅自然。
演出的第二部分,由《海石碑》、《神调》、《反五更》三个曲目组成。演出阵容包括五个唢呐演奏者、三个二胡演奏者、两个手持镲子的演奏者、一个鼓手。参与演出的成员除了四位老艺人之外,还有易老师的学生。
演出开始,唢呐和二胡一同启奏,铿锵的乐声迸裂而出,唢呐的高亮与二胡的低沉糅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乐音。鼓手以及手持镲子的演奏者和着节奏不时击打鼓和镲子,易礼国先生也在一旁敲击铜锣,为曲子伴奏,整个表演热闹精彩。
演出结束后,团队采访了四位唢呐艺人。他们都是当地民乐演出班子里的老艺人了,职业年龄均有三四十年及以上。其中,朱起文老先生已近七十高龄,从他口中得知,他们刚开始接触唢呐都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爱好,后来随着慢慢积累,唢呐成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就成为这么多年以来坚守的事情。他还提及,当地的唢呐一般都是在白喜事时演奏,一年演出约莫八十到一百场,直到现在仍然保持这个数值,甚至更多。
“干唢呐这一行还得一个坚持,易老师办的这个班还是蛮好的。但也需要同学真正感兴趣,能坚持。”朱起文老先生这样表达他对唢呐班以及当地唢呐发展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