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整理来自苏州市用直普里中学老师丁向红《叶老作文教学启示》
修改是写文的最后一个环节。
昨天学了刘主编的课,我觉得改文之前首先要审好文章的逻辑性,如果文章的逻辑比较符合文章的主题,然后再考虑改文;反之,如果逻辑没法符合文章的要求,便连改的必要都没有,干脆重写。
确定文章值得修改之后,首先要弄清楚修改到什么程度,修改哪些方面,修改有哪些方法。
修改,即是改正错误等弊端,使文章更美、更合乎真。
这无疑提出两个标准:一是合体,二是合题。
首先,修改文章,必须知晓文体要求才能胜任。
因表达内容的需要会产生多种文章体裁。
按照二分法,文体分成文学类与非文学类。文学美在意象。
写诗作文以意象为手段,从感官上触动人,情感上感动人,使人产生直觉的审美愉悦。
非文学类一般以知性理性为手段,或求真或求用。按照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文体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
准确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技能,是保证实现文体要求的前提。
其次,修改时要审辨标题主旨。
标题是行文要丰富的内涵,也是不能跨越的边界。主旨是行文要围绕的核心,是统摄全文的灵魂,是组织结构的命脉。
一切技巧和形式都是标题和主旨的附庸,一切材料都是塑造灵魂的血肉。
切题是文章的始终要求,当然也是修改阶段的目标。
标题、主旨、全篇,是内在因素一以贯之的不同简繁程度的语言形式,标题是词或词组,主旨是句子或句段,篇章则是几个段落。
标题内含的各个基因,是敷衍行文的依据。景、物、人、事、情、理,作为内容材料的表里要素,萌于标题,起于开头,发展丰富于主体,收于结尾。
标题的基因还包括行文的结构、技巧、格调等。
概念的内蕴与概念间的联系,就是标题的显隐意义,是写作者下笔行文前参悟的功课,是构思与行文过程要充分表现的要义,而也是修改要合乎的标准。
文章的每一句、每一部分不能服务于标题与主旨,都是赘疣。
文章组织的无序不合理,行文将不能顺畅连贯,必会阻塞文气。
修改作文,得使内容简明、文气畅达。
综上所述,修改文章是修改意思,使内容合乎标题和主旨;修改文章就是修饰意思,使形式合乎体裁和风格。
为了达到保真和饰美的修改目标,无非是删、增、调、换。与标题和主旨意思无关或重复的,删削;意思不足不全的,增补;意思不畅不连的,调整;言辞不美不谐的,调换。
所谓技巧、形式都是为了最充分准确地表达意思。
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总之,修改是为了更全更美的表达意思。
思想依傍语言,修改思想自然就是修改语言。
语言规范、清通、简洁,读了必然合乎语言习惯。语言生动、形象,读了必然唤起体验与想象。
而良好的语言习惯,依赖日常大量阅读和说话训练的养成,依靠系统掌握的语法、逻辑、修辞知识,获得把语言说得对、说得通、说得好的语感。
叶老说,“坏的语言习惯会牵累了思想,同时牵累了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欲工其事必先善其器,要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就必要自觉而系统训练语言。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语言的口语化在行文中的运用是否恰当,因为说话和写作的语言还是有区分的。
叶老在多篇文章中主张念着改。自己改,还请朋友改,商讨着改,为的是补自己识见之不足,寻找最充分最恰当的表达。
余光中先生也常常读文稿,比较平仄音韵之美。
修改就是打磨的功夫。在反复的打磨中,日渐形成娴熟运用语言的技巧,而思想也将成熟缜密,生动形象。
修改作文,是思维训练过程,是语言运用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