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一位叫朱先八的书生,年轻有才。
只可惜当年母亲难产而死,父亲朱生含辛茹苦将他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二人相依为命多年。
本来二人的生活勉强还能维持下去,岂料一桩婚事却要了父亲的命。
原来在朱先八十六岁那年,村里的媒婆为他说了一门亲事,是邻村王二轮家的姑娘,名叫王白歌。
那姑娘生得俊俏,皮肤白皙,柳叶眉,大眼睛,又端庄识大体,二人一见面便对上眼了。
只可惜那王二轮是个贪财吝啬之人,嫁个女儿也要狠狠地撸别人一把,要彩礼二十两银子,这可把他们父子二人难住了。
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家的情况,别说是二十两银子,就是十两银子他们也拿不出来啊!
朱先八每日寒窗苦读,朱生则种了几亩田地,二人一直靠庄稼的收成生活。
如今王二轮要了这么多的礼金,朱生为了儿子能够早日娶上媳妇,也只好东拼西凑去准备银两。
眼看朱生的头发在一夜之间都熬白了,周边邻居便对那王二轮提的要求感到愤愤不平。
王白歌见到他,更是对公公心疼不已,便去找父亲理论。
“爹,你要礼金那么高,他们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银子,知道外面的人都怎么说你的吗?”
那王二轮一听女儿这么说,心里便有些不乐意了,不声吼道:“你这个不孝女,还没嫁人就胳膊肘往外拐,随便别人怎么说,没钱可以不娶呀,我又没有逼他们非娶不可。”
“爹,你怎么可以这么说,那朱先八文采不凡,整日苦读诗书,有朝一日考中了状元,看你还敢不敢这样对他。”王白歌气愤地说道。
“还考中状元,我看考个秀才都有点难,我把你拉扯这么大,怎能让他白得一个媳妇,哪有那么好的事。”王二轮讽刺地说道。
要说这朱先八说来也怪,如今都已经十六岁了,连续参加了几次乡试,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人人都劝他另谋出路,他却心有不甘,相信终有一日会考中。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反正不管怎么样,我非朱先八不嫁。”王白歌说完便怒气冲冲地走了。
他们父子二人经过东奔西跑凑银两,最后终于凑够数将王白歌娶回了家门。
如今家有贤妻,王白歌将家中大小事都料理得井然有序,朱生也落得个清闲,朱先八则继续用心读书。
只可惜成亲时欠下的债至今未还,要债的人都纷纷找上门来了。
朱生为了不影响儿子读书,决定上山砍些柴来卖,王白歌则做些针绣活换钱贴补家用。
谁料,由于朱生年纪有些大了,砍柴途中不甚摔落下来,当场没了生命。
家中的重担从此就落在了王白歌一个人身上,不仅要挣钱还债,还要维持生活,这就导致入不敷出,生活越来越穷。
一日,朱先八待在书房读书读得肚子都咕咕叫了,还没见妻子进厨房忙活吃的。
再看看左邻右舍,厨房里刀切菜的声音霹雳啪啦响个不停。
他便有些坐不住了,看到王白歌正坐在屋檐下做针线活,就气冲冲地走到她的跟前。
将她手中的针线一把拉扯掉,大声明斥道: “你没听到隔壁做饭的声音吗?还不赶紧去做饭?”
此话一出,妻子便双眼泪珠,哽咽着回道:“我也想做饭,可是家中一粒米都没有了,前些日子做针线活挣的钱都还债了。”
“你不是到娘家那里拿了一些米回来了吗?”朱先八疑惑地问道。
“那已经很长时间了,早就吃完了,每次都是我去借,相公你快想想办法吧!我都不好意思再去张口了。”王白歌伤心地说道。
听到王白歌这么一说,朱先八的心里五味杂陈。
想想这几年,她确实为家里操劳不少,自己却什么也没做,随后便径直走出了家门。
虽说在村里住了许多年,可是却没有一家至亲的人,唯一的一家便是邻村的岳父王二轮家了。
朱先八只得厚着脸皮去找他了。
村里人都知道王二轮是个卖猪肉的,一年也能赚些辛苦钱。
当初他是不同意女儿嫁给朱先八的,只是女儿却始终坚持,甚至以死相逼,无奈只好答应。
看到朱先八来到家里,王二轮却一直板着脸,没给他一个好脸色。
知道是来借米的事情之后,便大怒起来,指着朱先八的鼻子说道:“你还好意思上我这里来借米,堂堂一个男子汉,连媳妇都养不起,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当初我把女儿嫁给你,真是瞎了眼了。”
朱先八被王二轮说得无地自容,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想想王二轮说得也没错,自己本就什么也没有,并且从成亲到现在,都是王白歌在养活他,自己却从未尽到一个丈夫该有的责任。
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便跪在河边大声叫了起来:“难道真是我错了吗?我真不是读书的料吗?我该怎么办?”
而不远处却传来了马的嘶鸣声,看来是被他的叫喊声吓到了。
马的这一举动惊动了站在旁边的两个人,便朝着他走来。
此时的朱先八只是一味地抱头痛哭,并没有注意到他们二人的到来。
“这位公子是遇到什么伤心事了吗?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想必此事非同小可啊,可否说与我听,看看我能不能帮得上忙。”只听见一种慈祥的声音传来。
朱先八抬起了头,朝着声音望去,只见两名男子正在直勾勾地望着他。
其中一个是中年男子,穿着十分华丽,身份自然非同一般,非富即贵,而另一名年轻男子穿着朴素,一看就知道是随从。
“哎,你这人怎么回事,我家老爷问你话呢?没听见吗?”那个年轻男子大声询问道。
朱先八一听,赶忙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来,弯身躬腰伤心地说道:“在下朱先八,刚才失礼了,莫见怪,不知二位…”
“这是我家李老爷,家住李家庄,他可是那里有名的商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年轻男子侃侃而谈,脸上满是自豪的表情。
“常二,不得胡言乱语。”李老爷训斥了起来。
“老爷,我说的都是实话,哪里胡说。”常二满脸委屈地说道。
“还不住口”李老爷斜了一个白眼,继续说道。
常二只好默不作声了。
“哦,原来是李老爷,失敬,失敬。”朱先八赶紧打招呼打破了尴尬。
李老爷闻言一笑,接着说道:“看公子这身打扮,想必是个读书之人吧!本人不才,读书甚少,今日能遇到公子,实属缘分。”说完,李老爷行了个礼。
紧接着又继续问道:“看刚才公子哭得如此伤心,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这……”朱先八欲言又止,不知如何说出口。
“你这人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一点都不像个读书人?”常二不耐烦地说道。
“唉,不得无礼。”李老爷拉住常二示意他住口。
“公子不必客气,有话不妨直说,说不定我可以帮你。”李老爷安慰着说道。
朱先八听他既然已经这么说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便将借米一事向他说了一遍。
“哎呀,我当什么大事,原来是个吃软饭的被老丈人看不起。”常二说完便嘲笑了起来。
“常二,不得无礼,还不快向公子道歉。”李老爷一边训斥常二,一边又不停地向他赔礼道歉。
“我这随从说话喜欢直来直去的,莫要放在心上。”
“他说得没错,我不怪他。”朱先八答道。
“那公子可否想过要谋点别事可做,毕竟继续这样一直下去,也不是个事啊。”李老爷反问道。
“想过,可是我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去哪里别人也不要我呀!”朱先八唉声叹气地说道。
“我看公子如若不嫌弃,可上我那里做事,保证你不愁吃穿。”李老爷笑着说道。
“这,我要与家中妻子商量一下。”朱先八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这人可真奇怪,碰上我家老爷,你算是走了大运了,如此好的机会,你还不赶紧答应下来。”常二又开始训斥起他来了。
“这样也好,如若你的妻子愿意一同前去,那是更好。”李老爷又继续说道。
“那真是太谢谢您了。”朱先八立刻跪下磕头表示感谢。
“不必行此大礼,这是二十两银子,先把家中债务还清了,然后再买点吃食。”
随后,李老爷从怀中掏出二十两银子递到了他的手上。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感激不尽,哭着说道:“李老爷,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日后定当好好报答您的这份思情。”
朱先八拿着银子开心地离开了,而李老爷也坐着马车走了。
王白歌在家中等得坐立不安,以她父亲的脾气,他估计会空手而归了,心中已经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可在这个时候,朱先八竟然带着银子回来了。
她心里一直纳闷,平时自己去向父亲借银子,也没见他如此大方,今日怎么回事?便拉住朱先八的胳膊问东问西。
“相公,这银子真是我爹借给你的?”
“嗯,此言差矣,这是李家庄的李老爷给我的,并且还说让我们去他那里工作呢?”朱先八一脸得意地说道。
“有如此好事,不是骗子?”王白歌半信半疑地问道。
毕竟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不多见,况且这李老爷我们并不熟悉,谁知人是好是坏?
“先不管那么多,你快去买些米做些饭来吃,我可是一整天没吃到饭了。”朱先八将银子交于妻子手中,吩咐道。
这事过去了几天,银子之事也无人问起,王白歌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相信那李老爷说得可能是真,便找来了相公朱先八。
“相公,可还记得那李老爷所说之事。”王白歌问道。
“记得,如若我离开,娘子一人在家可还行?”朱先八当初没有立刻答应也是害怕妻子一人在家不放心的缘故。
“相公尽管放心前去,我会照顾好家的。”王白歌自信地说道。
她实在不想让丈夫将时间浪费在考功名的事情上,明明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坚持.
就这样,朱先八离开了家,按照老爷的嘱托,边走边问终于找到了地方。
到了地方才知道,李老爷是此地非常有名的茶商,专做茶叶生意的。
由于他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只能将他安排在店内做了伙计。
一年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不断地学习,从一个小不起眼的伙计成了一个店面的掌柜,收入也越来越多。
自己的岳父王二轮也开始舔着脸巴结他,认他女儿一个人在家不安全为由,将她接回了家,也想从中捞点好处。
一日,李老爷突然叫朱先八叫到旁边说道:“朝廷需要一批上好的茶叶,要他好生准备。”
朱先八对此事也略有而闻,据说每年都要从这些茶叶客商里面挑选一家向朝廷进贡茶叶,那价格可是番了三倍,挑到谁家那可是发了一批大财。
而镇上有两大商家,那便是李家和张家
只可惜张家在本地的声誉不是很好,卖的茶叶经常缺斤少两,不够实惠,即使有县官在从中托关系也没能被选中。
那县官可是张家的女婿,听闻张老爷为了扩大生意,将他的女儿嫁给了县官做夫人。
有时为了生意场上的事没少向他塞银子,此次李家被选中,张老爷可是气得不行。
朱先八也是第一次接触此事,不敢怠慢,如果出了错那可就损失太大了。
李老爷为了购买茶叶,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并且抵押了房子。
谁知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张老爷竟向县官告状说李老爷准备进贡的茶叶全是次品,不是好的茶叶,要求打开检查
经过开箱一看,朱先八都愣住了,明明准备的是上好的茶叶,怎么全没有了,全变成次品的了。
李老爷立刻被抓了起来。
众人也是敢怒不敢言,谁敢得罪张家呀,他和县官那可是一条心,搞不好自己也被搭了进去。
而李老爷生前做了许多善事,经常接济穷人,开设粥棚,这些人一直相信李老爷不会做出这种事,一定是被冤枉的。
而在此刻,朱先八却辞了掌柜一职,以妻子怀孕生产为由离开了。
这可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特别是一直跟随李老爷的常二直言道:“你个小人,当初你落难时李老爷是怎么对待你的,给你银两,让你在店里工作,如今李老爷遭人陷害,你却临阵逃脱,当初老爷真是瞎了眼要帮你,要走赶紧离开,别在这里假惺惺的了。”
朱先八无言以对,只是默默离开了。
几天之后,大家都在传李老爷被无罪释放,县官和张老爷都被抓了起来。
李老爷却说:“你们都错怪朱先八了。”
原来朱先八并不是辞职回老家了,而是在暗中偷偷地调查此事,以及张老爷与官府勾结的证据。
最后才得知张老爷偷偷将茶叶换掉的经过,将他们二人抓了起来,等候朝廷的发落。
朱先八又被请了回来,李老爷每年还给他一定的分红,以表感谢。
后来,他又把妻子接了过来一同生活,婚姻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