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和开印
过年对于我而言,其实不是自由自在的快乐,而是各种限制。我小时候家里过年规矩颇多,特别大年三十和初一,什么不能做,什么话不能说都是有严格规矩,不小心就是母亲的刀子眼神和被“封印”的威胁。
“封印”并不是现在童话或者神话中的封印,其实就是大年三十被揍的替代字眼,当然,如果大年初一被揍,那就称之为“开印”。被“封印”意味着这一年到头都被揍,“开印”意味着你这新的一年被揍得概率比较高。反正,如果大年三十或者初一被揍,将是很不好的结束和开始。
年二十九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养猪,到了腊月就将猪杀了,猪头和猪尾巴一定要在通风之处好好放着。猪头一般会用盐腌制一下以便存放,否则遇到稍微有点热的天气坏了就麻烦。
年二九的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恭请各路神仙。当然,这种事情不能大白天做,要年二十九的半夜12点,由家里的男人完成。到了年二九这天,下午就开始煮猪头。一个完整的猪头要煮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也没有什么高压锅全靠大锅和柴火来煮的年代。猪尾巴也要煮熟,不过猪尾巴比较容易熟。父亲将煮熟的猪头和猪尾摆放在大托盘里,带上纸钱(在火纸上打印出铜钱般图印)和香烛以及酒,恭恭敬敬在房屋四周和猪圈前后各处恭请各路神仙,感谢他们一年来的帮助,使得家里平安顺利,顺便期望来年继续保佑全家平安顺遂。
这个仪式对于家庭是一件很严肃的大事,估计各个地方都有类似仪式,只是方法不尽相同。我后来在宁波生活,看到宁波祭祀一般都是用锡纸做的元宝状东西,觉得的确比老家大手笔,银元宝不论怎样也比我老家用的铜钱更能贿赂神仙吧。
我记得后来我母亲连纸钱用模具打铜钱印也没打,直接在火纸上写上“一万”,“二万”字样,烧了也算直接寄给祖宗。也不知道祖宗收到这个支票能不能兑现,我那时就偷偷想母亲为嘛不直接写“一百万”啊,额度不是更大吗?当时没敢问,后来也不好意思问。估计母亲担心额度太大那边不给兑现吧。
年三十
年三十是忙碌的一天。这天的主要任务是团年饭、上坟和搞卫生。虽然小年时已经“扫尘”,但是其他打扫还需要年三十来做。当然,主要内容还是团年饭和上坟。
我老家团年饭是中午,并且谁家能早吃团年饭意味着这家女主人比较能干,来年事事争先,也是讨了一个吉利。
团年饭菜品比较讲究,具体多少盘看家里具体状况。比较讲究的家里要做“十八盘”,即有十八个菜,少一点的也得“十二盘”。我记得过年的吉祥数有“四”代表四季发财,“六”代表顺利,“八”代表发,“十二”代表“月月红”,“十八”代表“要发”。主要肉食是猪肉和鸡,老家很少有人养鸭,所以餐桌上鸭肉很少见。鱼也只有河鱼,可遇不可求,所以也不是很常见。昨天打电话给父亲,父亲说超市里的鱼不是买,而是抢。由此可见,现在鱼也成了年三十菜品必备了。
吃团年饭也包括去世的亲人和先祖,并且饭菜做完之后要先请他们吃。把饭菜摆上桌,我记得我家吃团年饭一张桌子摆不过,常常要摆两张桌子。除了饭菜,酒杯里还要倒满酒,筷子规规矩矩放好,就开始请祖宗了。请祖宗仪式比较简单,在大门外烧纸钱,全家大大小小叨念祖宗称谓,逐个烧一份纸钱。纸钱烧完后就放一串鞭炮,意味着请祖先完毕,我们就可以上桌吃饭了。所以,鞭炮声就意味这家开始吃团年饭。
吃团年饭要关大门,别人这个时候也不会来打扰,吃完之后才把大门打开。这餐饭估计是一年中吃得最长的一餐饭,一般要吃两小时左右。吃得越长,代表着这家越吉祥。我母亲那时候就要求我们慢慢吃,吃饱了也得在桌边坐着。父母亲会饮酒,偶尔也会给我们尝一口。另外,碗里的饭不能吃完,要留一口,菜也不能吃完,都要有多余,意味着“年年有余”。团年饭在我儿时记忆中一年里最为一餐最为拘束的一餐饭,话不能乱说,吃饱了还不能提前下桌。虽然丰盛,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由比天大啊。
相比“团年饭”而言,上坟就成了我们比较喜爱的活动。上坟就是到去世的亲人坟头祭拜,顺便将坟头杂草清理一下。我记得我们那时上坟的并不多,就是祖母和大伯,后来添了外婆。去世的亲人坟头在半山上,从家里到坟头要爬山。其实我后来想这个活动顺序安排着实合理。中午团年饭吃得太饱了,下午上坟刚好可以消化掉。对于面对去世的亲人,没有那么多的悲伤,生老病死是自然,顺应天理。所以上坟也就是个仪式而已,就像拜访一般的亲人。在坟前放上祭品,烧一些纸钱,然后放一串鞭炮。有时候父亲会坐在坟前说说这这一年的情况。上完坟,然后父亲又领着我们回家。上坟的过程没有悲伤,相反可以说基本上是“高高兴兴去,高高兴兴回”。
搞卫生基本上是母亲的活。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很忙的,要准备正月里十五天的吃食。包括炒花生瓜子、炒米子,炒红薯片,红薯干。小时候的零食基本都家里自己做的干货,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记得小时候最奢侈的事情就是有一年母亲居然拿出了有些皱皮的桔子。除了这些,还要炸油豆腐和麻炸和准备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汤团馅。
油豆腐全国差不多,不多说。麻炸就是将里脊肉调料腌好,放入面粉、鸡蛋里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出锅。出锅了就可以直接食用,过年准备它其实是因为油炸品可以放得比较久。油豆腐和麻炸都是下汤的菜。我老家冬天生炉火,吃饭时炉火中一定有一道汤是主菜,就着炉火,吃的热乎乎的。
汤团馅有两种:甜的和咸的。记得几年前有人吐槽“肉汤团”,其实我小时候只吃“肉汤团”,甜汤团反而不吃。甜汤团馅主要有芝麻黄豆馅,咸汤团馅香干肉馅居多,也有极少数咸菜或者别的馅。
大年三十守岁,给压岁钱。我的记忆里围着炉火一家人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或是打牌,然后母亲会偷偷的将压岁钱放入新衣服的口袋里。然后熬不住就睡着了。我的记忆里没有哪一年能守岁到十二点。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穿新衣。新衣服就放在枕头边,口袋里放着母亲给的压岁钱。不多,但这个钱是真正归属于自己,不用上交父母的。
大年初一规矩很多。首先,洗脸漱口水都要倒入规定的地方。其次,这一天比大年三十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不能向外拿东西,不能看见针线刀子等等,这天如果想父母开心,一定要谨慎。
早餐是汤团。我基本吃不饱,不喜欢糯米做的东西。甜汤团和咸汤团包的样子不一样,甜的汤团是圆圆的样子,咸的汤团像水滴状。昨天看到同学晒出的朋友圈汤团就像到当年我母亲做的汤团样子,一模一样的。看来老家这些年习俗依然部分保存。
早餐后要外出走一圈。我老家四面环山,山脚下两条河合抱小镇。一家老小会沿着山路走上两三公里,路上会遇到镇上好多熟人,一路亲切打招呼。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弄点干树枝回来,干树枝用来柴火,“柴”和“财”同音,有讨喜之意。
走路回来之后就午餐,午餐之后我们小孩自己玩,大人有时会睡午觉。不能说睡觉,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挖金窖”。哈哈,我不知道这个称谓在别处有不有。
有些人大年初一就开始拜年了,即亲戚相互走动。我母亲不喜欢大年初一走亲戚,也会通知亲戚大年初一不要来我家。有顺口溜“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初四拜老丈人”。关于拜年,我还是专门写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