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与先生的一段对话
事件1:
咦,上次那个特别好吃的桃子,我好像就没有吃到啊?
我上次拿回去了啊?
那我怎么没有吃到?
我不知道啊
你怎么不让我吃上点呢?
婆婆在旁边说话了:可能是吃了也忘记了。
先生听到后马上说:就是嘛,你吃了自己忘记了,到怨我。下次不给你吃了。
我说:你怎么这样说啊?
先生说:给你吃了也白吃,你也记不住。
我说:正因为我记不住,所以你下次才要更给我吃,多吃几次不就记住了吗?
先生说:好好好,反正我总是没有道理。
这段对话突然有两点启示:
下次不给你吃了,给你吃了也白吃,你也记不住。
先生这句话,听着熟悉吗?
着眼点在目前,当下,会有受挫感。
但是问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的初心是什么?
就是单纯的为了你好,那自然你这次没有记住我下次还会做。与你无头,只与我自己的内心有关。
如果我们把做事的目标放在别人身上,别人表现好我就继续,别人表现不好我就不继续。别人在控制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在哪里?你把自己放在木偶的位置上,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
当别人说:我好像没有吃到啊?
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别人是在指责。会自动启动防御机制来推卸责任。没有啊,不是这样啊。
在这里请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可能性吗?可能是在撒娇。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回应:下次专门给你买一箱让你吃。或者我直接喂到你嘴里,可以了吧? 哈哈,一切结束。
如果在你的思维里,总是把这样一些话当成是指责挑衅,那你的行为怎么可能有大的改观?所以我们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