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老婆的二姑,因为身体不适而住进医院进行检查。前天上午,陪她一起到医院去看望。当地的风俗,看望病人,一定是要在上午的时候去。
开车经过黄河桥的时候,在等待红绿灯中。身侧的人行道上,父亲骑着自行车,母亲在他的身侧,二个人也在等待着红绿灯。
绿灯亮起,父亲身体向一侧倾斜一下费力的蹬着自行车脚踏,让自行车缓慢的启动起来,母亲在身侧略小跑的跟随。当父亲的自行车达到匀速前进时候,母亲跳上车。。。。。
身后的汽车响起鸣笛的催促,我恍然踩下油门,驰过红绿灯。
父亲属鸡。今年是本命年。72岁了。而我,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也有自己的家庭,还有一个即将举行成人礼的女儿。
与所有家庭雷同。与父亲之间,在年轻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嗯!”“好!”等简单的语助词进行沟通。记忆中的父亲,是在一家工厂做采购。常年在外进行奔波。真正是“负责挣钱养家”的专职。儿时的记忆,只有父亲黑色的皮包和半夜才回到家的敲门声,然后再离开。似乎父亲一直在路上。能够陪伴我们一起游戏,在记忆中很少。
后来,随着体制的改革,下岗和重组的浪潮。父亲的单位效益,也一落千丈。集体所有制已经被时代的浪涛掀翻打烂。有过一段时间,回到家中,经常能够看到父亲的身影,围绕在灶台边。现在想起,有一些落寞和苍白。
再然后,因为机遇和能力。在环境保护部门一直工作直到退休。
而这所有的记忆,父亲对于我来说,是恍惚和不实际的。在那个时候,父亲是一个动词,是养家,做杂活,给我们生活创造条件的专属代称。
我们安然想享受着付出和馈赠。在父母的树荫下成长。却根本无法回忆起来,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我们成长的滋润和帮助的人。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我们只是在意自己的成长,吸收。却没有去考虑过养分的培育中,有多少的汗水和辛苦。
很多的感悟,只有通过经历,才切肤。而现在我们也在自己小家庭中,延续父辈的家庭担当之路。感同身受的时候,坚硬的心,开始变得柔软。而这一切,却是文字无法说清,那是一种挠乱心尖的情绪,被触及的时候,咸咸的,有泪和感动。
父母已经年迈。而真正和父亲开始对话和沟通,似乎从近年才开始。虽然大多数的时候,他说,我听!
经常,当我回到家。父亲便蹭到我的身边,把他一天的见闻:亲戚间的往来、街坊拉呱、工资待遇、天气、国家大事等等,絮絮叨叨的对我进行蚊子式轰炸。
父亲没有什么爱好。公园中,微醺阳光下四人一组的打牌,没有他;象棋摊,对他也没有兴趣;麻将场更不会涉足。年轻的时候,虽然奔波在外,但是,似乎并不能言善辩,反而有一些木讷。更不是那种呼朋唤友类型的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感觉生活多了一些寂寞。聊天是他能做的不多事情之一。
对于目前新科技下的产物,父亲更是不屑一顾。智能手机对于他来说是,相对不相识!目前,父亲还是坚持对国家报业的纸质化做贡献,每天上午到楼底的信箱中取报纸,是他规律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生活中,能够感到迂腐和迟滞。在他身边流淌的时光,做不到与时俱进,反而因为年迈,沉浸于生活的时光中。
面对父亲的絮叨。对于年已不惑的我,逐渐有更多的感触。我的笔下描绘不出父亲的具体形象以及评价,更无法展示他鲜明个性的,让他更具有实在性。反而,父亲迟缓的动作和日益加的唠叨,更具像。
我开始学会和父亲对话。这种对话,没有讨论,没有意见,没有方向。只有附和迎合。让他的谈话有倾诉对象,有主题。我只要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在父亲的絮叨过程中,及时的做出一定回应,让父亲感到他的谈话是有价格和听众的,这就足够!!
在和父亲的相处中。他已老若孩童。对于一个家庭,我开始接替和承担父亲当时的角色。血脉相连的维系,是永远割舍不断,今生今世,生生世世。
今年,是父亲的本命年。神话中,对于本命年的解释是,司属的属相要到天庭去述职,对于人间的保护相对就弱了一点。那就让我担当父亲的保护神!让家庭,更持久,更温馨。有父母,不仅感觉是幸福的,那种回家后,饭桌上,沙发中,电视前,相伴唠叨的感觉,是任何财富无法置换和购买的。
我也开始絮叨,因为珍惜,因为心软,因为幸福。我要把这份幸福延续延续再延续。
愿每个家庭,都是完美和圆满,愿每一个人都幸福!!
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