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过了一年,突然有一天,有一个番邦使臣送国书来。朝廷急忙召唤贺知章接待使臣,在使馆住下。第二天,负责接待来使的人接上使臣和国书一起见皇帝。唐玄宗让翰林学士,拆开番书朗读,但是打开一看,一个字都不认识,于是这位学士趴在金殿上回复皇帝说:“这书上的字都是鸟兽瞎划拉的,我学问不够,一个字都不认识。”皇上一听,就把国书给南省考官杨国忠读,杨国忠肯定也不认识啊,看这个国书,顿时变成了盲人。这不行啊,人家来送国书(虽然也憋着坏,就想笑话一下唐朝无能人),咱都不认识,是不是太丢人了?于是皇上就问满朝文武,有没有认识这字的?结果怎么着?还真没有人认识,谁都不知道这国书上写的是什么,那咱们怎么给回信呢?急了急了,真急了,龙颜大怒,喝骂满朝文武:“你看你们,光吃饭不干活,养这么多人,没一个能替我分忧的。这国书咱们都不认识,怎么回复人家?这被人家笑话了,欺负咱们没人,这脸咱丢不起,再说了,要是人家侵犯我们边界咱们都不知道,怎么办?!!给你们三天时间,要是没有人能认识这番书,你们所有人一律停薪,要是六天没人认识,都给我停职,九天还不认识,都问罪革职,我在选其他能人志士治理国家。”圣旨一出,文武百官都沉默了,没一个人说话,皇上一看这么安静,更难受了。
贺知章散朝回家,把这事跟李白一说,李白微微冷笑:“可惜我去年没有考中做官,要不然我今天就可以为天子分忧了。”贺知章一听,什么?你懂番文?那正好,等我上朝在皇帝面前给你保奏一本。第二天,贺知章上朝,还没等轮到他呢,直接上本说:“启奏陛下,我家里有一个秀才,姓李名白,博学多才。要找能翻译番书的人,非此人不可!”
皇上一听,高兴了,那赶紧把他召过来吧,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去贺知章府上把李白带来。李白对传圣旨的人说:“我是远方的老百姓,没什么才学,今天朝堂上有很多大臣,他们都是饱学之士,何必要问我一个小老百姓呢?我不敢领旨,怕得罪满朝文武。”说这句“怕得罪满朝文武”,就是暗暗讽刺杨国忠和高力士,传旨官只好入市回禀皇帝。
皇上就问贺知章:“李白不肯奉旨前来,他到底什么意思?”
贺知章说:“臣听说李白文章盖世,学问惊人,只是去年考试的时候,被考官涂了卷子并且把他推出们去。今天让他以一个百姓的身份入朝,有愧于心。臣请求陛下恩典,赐他个一官半职,再派一位大臣去请,李白一定奉旨来见。”
玄宗说:“那就按你说的办吧。钦赐李白进士及第,穿紫袍金带,纱帽象简来见我。还麻烦爱卿你亲自去接他,你不能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