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 易怒 暴戾
走进这家花店时,天色已晚,店里生意冷清,正好听到一位顾客和店主夫妻的对话,我纯属无心。
“你每年都送,老师是不是对你儿子特别照顾?”
“我也不想送,每年都不知道送什么,挺烦神的。不就是图个心安嘛!”
男店主突然忿忿地说:“我就不送,他要是敢对我儿子怎么样,我让他全家不安生!”
出了这家花店,我不禁想:这到底是怎样的心态?当下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何以如此畸形?我们且不说老师是不是盼着这份礼,就说这送礼的家长,并非出自真心。这样不情不愿的送礼,何苦为难自己?那坚定立场不送礼的男店主,竟也不是因为信任老师。这样阳奉阴违,如何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难怪会有外教狠批中国的不良社会风气,从孔夫子开始,中国德教礼教了数千年,一向尊崇尊师重教,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十年,演变成如今这样尴尬的格局?
诚然,媒体上是曝光了一些有着不良师德的老师、校长,难道就因为这些报道,中国的所有老师的师德就都有问题?这样的全盘否定,无疑让家长和老师站在了敌对面,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可为什么就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客观的审视这个问题呢?试问,哪行哪业没有几个渣滓,难道我们要和整个社会为敌?可你自己本身,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啊!难不成要学周伯通左右互搏术,自己打自己?真是叫人痛心!
我想形成这样的社会不良风气,和现代人的心态分不开。社会发展史无前例的快速,这种局势里的一部分人,就像是参加一场赛跑,一心想要跑赢,但是腿的速度上不去,只有身体拼命向前倾,这样的结局必然是摔倒。所以这时人们开始变得浮躁,对这个社会失去了耐心和包容心。人们更在乎个人感受,强烈维护自身权益。一旦被冒犯,便怒不可遏。这种愤怒需要宣泄,于是网络上就充斥着各种暴戾的文字,鼓动着类似心态的社会群体,接着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心理,一发不可收拾。
来一碗鸡汤
幸好,我们的社会还有一部分在不停地追求上进的思想,最具体的一种存在方式就是,被很多人诟病的鸡汤文。有人批判这些鸡汤文,认为它没有营养,缺乏方向性,没有提供具体的执行方案,只管打鸡血。
很有可能,批判鸡汤文的你,时间安排紧凑,不需要打鸡血,也每天目标性很强。但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他缺乏的就是那一把助推力。况且,谁又能肯定自己每天都艳阳高照,活力四射?那么在你泄气、颓废的那一刻,来一碗鸡汤,真正好!
我觉得不应该以个人需不需要,来评判鸡汤文的价值,仅凭着鸡汤文里,满满的正能量,就这一点,它就有存在的必要。那部分浮躁的、易怒的、暴戾的群体,则更需要来一碗心灵鸡汤补一补。
言论自由,就是希望
我们不仅仅需要传递正能量的鸡汤文,我们更需要具有正确导向性的言论。
还记得裕泰茶馆里的“莫谈国事”吗?一心想要堵住悠悠众口的时刻,才是最危险的时刻。不让说话的时代,才是真正消亡的时代。而我们迎来的是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
发声的好处就是可以及时纠错,发声的弊端就是,就是鱼龙混杂。这就需要一个标杆,国家的标杆,法制的标杆。这是强制执行的标杆,最难控制的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标杆,因为不乏自私的、好事儿的、只追求点击率的自媒体人,发表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必须严加防范,一旦发现必唾弃,必封杀。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能够看到现象本质的人,能够给社会正确导向的人。希望这样的人能够担起社会重责,还社会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