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小妞
(一)
从各种渠道看过不少关于职场方面的文章,有工作好几年总结职场经验的、有尝试定义何谓好坏职员的,很多职场人都喜欢现身说法来谈自己的工作心得。作为一名从2008年入职世界五百强的职场菜鸟,到去年在创业公司工作满五年并且开始担任团队领导的职场老油条,我见过主业是勾心斗角、副业是工作的同僚;见过最接地气、凡事都愿意亲历亲为的工作狂领导;还有在国外不同行业游走了十几年、带着一身理想主义回国创业的大Boss。
与他们共事的过程中,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职场就是鱼龙混杂的江湖,同混混称兄道弟,学得一招半式,你自以为学到了上乘武功,其实不过就是花拳绣腿;而同高手过招,也许你会被虐得不轻,但待身体复原后,那些职场中曾让你吐血又晕厥的伤势都将化为你的内功,让你的人生又update一次。
跟过不少领导,今天这篇文章就从那位哈佛MBA毕业的顶头上司M谈起,聊聊与她共事一年多收获的一些职场经吧。
(二)
和我之前跟过的领导相比,M的处事风格可谓快、准、狠、变四个字。
快,即效率高,是最基本的功力。
只要你领导一个部门或团队,就意味着你会成为一块夹板。往上,你要对更大的领导负责;往下,你得照顾好自己的下属。你需要面对多少人就意味着你需要长出多少三头六臂,如果你没有一个高效的工作能力,就算一天给你48小时,当天的to do list你永远也无法清空,而M在这方面让我见识到了何谓极致的利用时间。
比如,她身为公司的General Manager,在我成为团队领导后,每周会约我吃一顿午间工作餐,在吃饭的同时了解我所带领的团队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一顿饭30-40分钟结束,即填饱了肚子,也了解团队情况,而且对于我这位当时新上任的leader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可谓一举三得。坦白讲,开始我很不适应。一方面自己小家子气,觉得占用了我享受午餐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觉得这样汇报工作的形式未免也太不正式。
可是,后来我发现这种形式其实非常有益。第一,它不仅节省了你上司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不必耗费过多精力去书面详细总结团队情况,口头沟通大多数时候是最省成本的沟通方式。第二,这种方式无形中也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强迫我用最短的时间条理清晰的去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况。
(三)
准,不仅精确把握客户心理,也能精确把握下属心理。
如果从对内对外这个角度来划分,身为中层领导你将面对客户和自己公司员工这两类群体。只有对这两类群体的心理都能准确把握,你才能既为公司赚钱又防止内部人员流失从而为公司节省人力成本。
我曾经旁听过M与客户的谈判,也终于明白为何她的谈判成功率总是特别高。就拿我们二人比较来说,我在和客户谈判的时候,总是会有种矮一截的心理,毕竟他们是甲方、是上帝、是衣食父母,习惯了小心翼翼的伺候。而M谈判时却是以更平等的态度甚至舍我其谁的态度在和对方沟通。因为对产品和实力的自信,她不会去谈为什么我们值得你选择,而是直接跳跃一层,告诉对方如果你选我们将会给你带来超越你预期的结果。作为甲方,需要说服,但更需要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能把握住这个心理,谈判将事半功倍。
而在对待内部员工方面,她更擅长观察每个人的特点,各个击破。
M刚就任时,大家因为公司连年业绩下滑士气低迷,内部更是相互抱怨成风。M上任一个月后,恰逢端午节,她偷偷让行政给大家准备了精致的礼物。端午节发礼物,这在公司是从未有过的先例。更让人感动的是,她花了整个周末的时间,给公司三十多位员工每人手书信件一封,非常真诚的指出了我们每个人各自的优点和潜力,以及她的期许。我不知道别人看完是什么感觉,对于我这种习惯了用Email快速、冰冷沟通的职场人来说,收到这样一封充满诚意又用心良苦的信件,当时就对公司的好感度飙升啊,觉得能和这样有人情味的人共事很幸运。
(四)
狠,不仅可以对下属狠,更能对自己狠。
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自己写的第一份团队招聘启事。
当时刚刚晋升为团队领导的我需要招兵买马扩充团队,所以M就让我尝试拟一份招聘启事。当时也没多想什么,就从网上找了一些模板拼拼凑凑交差了事。没想到不到两分钟就被打回并告知即便是招聘启事也要符合公司和团队风格,让我仔细钻研。我硬着头皮又改了两版交上去,都是被无情的驳回。这次不谈风格了,只回复了一句话“你认为这就是你的最高水平么?”看到领导此等回复,我尽无言以对,只能继续琢磨。
为了写好那份招聘启事,我翻了谷歌和苹果的招聘启事,琢磨了他们的用词和排版;因为怕英文用法不地道又被驳回,还特意请教了在美国呆了多年的朋友帮忙查看确认。一张A4纸长度的招聘启事,我从晚上八点折腾到凌晨两点,觉得真是倾尽做能了,然后抱着忐忑的心情发邮件给M。那天晚上,我做梦都是化身成HR和同事们开会讨论招聘启事的事儿。第二天到公司,M看了我文案的前三行就激动的跑过来说“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个feel总算对了”,后来这份招聘启事就成为公司招人的经典模板。有时候,领导不下手狠一点,你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才华。
而我之所以不会对这样虐人的领导怀恨在心是因为通常她们对自己更狠。
作为在公司干了五年的老油条,一天谈五到六个客户是我工作量的极限,而且谈完后基本人已经报废,累瘫到无法再做其他事情。而M轻松就刷新了这个记录,她可以一天接待八到十个客户,然后每天保持这个量持续一个月。这不算完,下班后还能头脑清楚的继续处理其他工作事项。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Deadline前夕彻夜通宵修改客户材料;刚上任为了尽快熟悉一线情况,在一天内拜访N位客户,并且在当晚完成好几千字的会谈总结发全公司知晓最新一线动态。
好的领导不会只辛苦下属,而是会对自己更狠,所以下属也无怨无悔。
(五)
变,无论工作环境、内容和职位怎么变,都能迅速适应、融入。
过去我一直觉得从哈佛商学院这么高端的地方毕业的学生必须也要在高大上的地方、高大上的端着才符合身份。然而,M完全打破了我这个狭隘的观念。
周末上班,行政休息,为了第一时间接到客户打进公司的电话她可以坐在前台忙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兼任前台接听电话;为了第一时间改善大家的工作环境,她可以亲历亲为和行政一起用一下午的时间给公司换新地毯、组装新转椅;而当公司新的中心创办时,她又可以化身设计师和装修队,与同事一起迅速完成内装。她从过去的知名企业跳到创业公司,几乎是0耗时的完成了转变,迅速投入工作中。所谓的过渡期、适应期什么的几乎不存在。
我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说“所谓的profession就是专人干专事”,M在底下留言说“这样的时代早过去了,即便你是科研人员也不能只有好的科研水平,更需要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去找funding、完成项目。现代社会,想要成为职场精英,你要学会自如的切换身份去完成multi-task。”
这段话让我至今受益匪浅。
(六)
在跟着M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于如何做好员工、团队领导有了更深的感触。概括一下,想要成为职场精英员工、升任中层领导,以下三点不可不知、不可不为:
一、你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去面对人和目标
首先,你既敢开罪同事或下属、又能够知道能如何鼓动他们与你很好的合作,完成目标。大棒与怀柔政策并济。最优秀的员工/领导,一定不是最世故圆滑的那类人。职场是一个不需要眼泪却需要态度的地方,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你收起笑脸、板着面孔才能完成的更好,那你的内心必须强硬,反之亦然。
其次,对于目标的完成你要非常笃定,有时甚至有种明知不可为却要为之的精神。目标,是老板和下属之间不可调和的事物——前者总觉得还不够高,而后者却总是认为难以达到。身为中层领导,带领你的团队去拼力一搏远好于找上层谈条件求妥协。很多时候,中层领导这个岗位就是为了逆流而上、挑战记录而设立的,所以你要有强大的内心接受目标、稀释下属对“Mission impossible”的抱怨。
二、你需要成为能扛事儿的多面手
如果你不是在体制内或世界500强这种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的地方工作,那你就需要成为我前面所写的那样,成为这个时代的斜杠青年、处理multi-task的能手。不要求人人都像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那样既当的了CEO,又能写得一手好代码,同时还能轻松兼任跟了自己十二年的秘书的工作——然后毅然决然的把秘书辞退;但身为精英员工和中层领导,需要你上能懂得管理、下能了解一线,可以领导团队实现目标、可以有单打独斗的能力收拾下属扔给你的烂摊子,既可纵观全局、又能对细节了然于心。
总之,能扛事儿是标配。
三、你需要把职业化排在热情前面
某次一起吃饭,M告诉我她最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其实是投资。十点上班,她能提前两小时到公司开始做准备工作:阅读国内外经济新闻、查看各国经济指标和数据、临开工前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十点一到就像战争的枪声打响一样,奋不顾身的冲向前线。可既然现在选择了这份与投资毫无关系的工作,她也得逼着自己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工作不像读书,在大学你有权力去选择选修课——或出于兴趣、或出于得分容易。但职场冷酷无情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有个性但不能有情绪、你可以有擅长拙于但不能有喜好厌恶。工作和目标都是客观的,好的员工懂得用职业化的态度去处理所有工作,而不是估算自己有多少热情后才肯开工。如果在职场中能碰到你热爱又擅长的工作那是幸运,如果不能那你只能收起主观与感性,全力以赴去完成它。
其实对每一位职场人来说,在职场打拼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你需要有同伴与你一起群策群力,更需要有一份来自内心的对所追求事业的笃定和坚韧。愿正在拼搏的你终有一日能在自己职场的这片天地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END.
谢谢你不吝点赞或评论。转载请务必简信联系,还望体谅原创者的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