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小年刚过的第二天。天空蓝得和人的心情一样明朗干净,太阳的微笑也比平日更灿烂了些。
坐标位于北方小城的家家户户都活跃在即将过年的躁动中,盼望着,好像又有些抵制它的快速到来。只有不知道烦恼是个啥玩意的孩童不停地问,“啥时候过年?咋还不过年?”纯纯地提醒忙碌的大人年关近了。
吃早饭时,大华妈就嚷嚷开了:“今天吃饭速度都快点,我们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大除尘。”
大华的女儿很不解地问:“奶奶,前天我就说咋还不除尘,您说不到时间。这刚过了两天就到时间了?”小姑娘的心里只知道,除尘仪式一过,年就来了,过年多有意思。
大华妈摸摸孙女的头,慢条斯理地说:“昨天是什么日子?”
“小年呀,我还吃了糖瓜呢,糖瓜可真硬,牙齿到现在都还有点疼。”
“你这馋猫,就知道吃。昨天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重大的事就是,在人间辛苦了一年的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去了。因为灶王爷暂时不在,大家才能除尘,尘土落在灶王爷身上可是大逆不道的。”
大华妈停顿了一下,又说:“因为灶王爷上天了,许多坏东西都出来了,晚上不能回家太迟。”
“啥坏东西?”大华女儿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我也说不清,老祖宗们说的,就你话多,反正你和你哥哥晚上不能出去玩。”大华妈说完就急忙忙地忙开了。
大华妈把除尘仪式放在今天,是有考虑的,全家六口都在。大华妈的婆婆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参与的除尘仪式,可以去除得更彻底,家庭会更兴旺。”这个,大华妈记得可牢了。从婆婆手中接过大权那天起,她就没破过例。
除尘大战开始了。大华媳妇负责把能收到柜里的东西全部放进去。大华和大华爸在拿一次性防尘布遮盖沙发和不好移动的大物件。大华的两个孩子在嘻嘻哈哈地把弄得动的小东西抱到院子里。
大华妈是除尘仪式的总司令,跑前跑后检点大家的工作。不一会,老太太额头的汗就出来了。毫不顾忌形象地用手一摸,继续监工大任。
所有前期工作都到位了,大华爸头上裹着一块羊肚白毛巾,活脱脱一个唱民歌的陕北老农形象。大华头戴一个女儿用报纸折的帽子。两人站在一起有一种矛盾的和谐美。大华负责爬山爬下,用加长的鸡毛打子清扫高处的一切裸露面积。大华爸负责扶住梯子,外加检查工作效果,随时要求儿子返工。
“左边墙壁的上边,没有扫到。”
“那个圪旯有根小小的蜘蛛线。”
“这边容易积灰尘,用点力扫两遍”
听着老父亲的絮絮叨叨,大华在诽谤,“有多脏?值得年年如此大动干戈吗?”
可是嘴里不敢露出一个音。大华刻在骨头里的认识,这是爷爷的爷爷一直传下来的,小辈只有照做的份,没有质疑的权利。
终于让鸡毛打子亲吻遍了墙壁的每一寸皮肤,大华麻利地溜下梯子,终于可以让酸痛的胳膊换个姿势了。此时的大华成了地地道道拿力气挣生活的苦力,汗水在脸上流出一道道蚯蚓线。耳朵上还挂着一条尘土培育出来的蜘蛛线。这让家里最小的成员乐不可支。
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大华妈和大华媳妇。慢慢揭去防尘布,轻手轻脚地扫着脚下地板。与平时不一样的是,要扫到角角落落。平时不容易接触的床底,柜子底,是这次清扫的重点。
俊俏俏的一个小媳妇,此刻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尽力地伸长胳膊,探着清扫床底的最深处,毫无丽人形象。大华妈跟媳妇一个动作,正在扫柜子下面,姿势就有些让人担心,老胳膊老腿的。大华媳妇撇见了,赶紧阻止,“妈妈妈,我来,我来。”
清扫工作结束了,下来是擦洗环节。这时参与的人数就庞大了,六口人全上。大华和大华爸负责供应水盆里的水,及时更换。大华的两个宝贝负责各个室里,陈设上落的灰尘。
不要小看新时代的公主公子,干起活来也不是盖的,麻利程度不亚于许多成年人。这是大华妈一贯坚持的成效。大华妈认为,孩子如果不劳动,除了会忘本,还会缺心眼。一辈子过来,勤快的人还是福报多。因此,坚持让自己的两株苗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大华妈和大华媳妇总是承担最艰巨的任务,负责擦洗平时不太动用的一些,摆在高处的物件,有的甚者需要在水盆里洗个澡。
嘻嘻哈哈,匆匆忙忙。太阳已经准备西斜,除尘的工作进行了大半。
胡乱凑合吃完中午饭,大华妈和大华媳妇开始了洗涤的大工程。拆沙发套,拆窗帘……洗衣机的悠扬歌声响起来了……
华灯初上,“除尘仪式”终于圆满完成。看看晾衣架上的红红绿绿的一片,再看看亮堂多了的房间,大华媳妇感觉今天过得最充实,最舒服。一边想着一边活动着酸痛的胳膊和腰……
第二天一进单位大门,大华媳妇同事就不高兴问:“姐,昨天干啥啦不出来玩?就少你一人。”
大华媳妇颇为自豪地描述了一下自己昨天的丰功伟绩。
同事撇撇嘴,不以为然地说:“过年穿的跟平时一样,吃的跟平时一样,需要那样大动干戈吗?”
大华媳妇笑了笑,说:“我原来跟你想的一样,对过年没有丝毫激情。但是跟着婆婆按照老一辈的传统,腊八节吃腊八粥,二十三送灶爷吃糖瓜,二十四五除尘,二十七八蒸馍馍……一个一个走下来,感觉新年庄重了许多,有味了许多。虽然人累些,琐碎些,但生活的劲头充足多了。这是一种只可体会不可言说的美妙……”
“这种传统在我们家会一直保持下去。”大华媳妇在心里又对自己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