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无邪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注释】
1)道:道理、知识、正能量.......
2)弘:发扬光大
【译文】
孔子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德行让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可以让人变得宏大。”
【理解与思考】
这段话非常短,但古今学者都感叹:“此章最不烦解,而最可疑。”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说:“这一章只能就字面来翻译,孔子的真意何在,又如何叫做‘非道弘人’,很难体会。我觉得既然“不烦解”那我们就不去考虑可疑之处了,毕竟我们只是初学者,了解它是这么个情况就可以了。
“人能弘道”是和“非道弘人”相对的,后面的“非”,前面就应该是“是”那么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应该是人可以弘扬道德、道理、知识、正能量......这些东西,而不应该是依靠道理、知识、正能量......这些东西来弘扬人。比如一个人每天在外面讲学,说自己多么多么的孝顺,说自己多么的有正能量,是个大善人,然而自己的父母却一年也不去见一回,美其名曰“忙事业”这就是本末倒置了,你能说他是孝子吗?他只是在用孝子这样的噱头来包装自己,好让自己在别人面前说话就会很有分量,就像电影《饭局也疯狂》中的谭大师,完全靠包装上位,然后利用包装后的“大师”的名义牟取高额的回报,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是会被打回原形。所以,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归根结底就是“道”不是目的,只有现实中的“人”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