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宁住了八天,周边环境也都熟悉了,我们准备去三亚走走。21日一大早出发,直奔“蜈支洲岛”。
上岛需要坐船,门票加船票每人144元。人很多需要排队,坐在客船上有些颠簸,这就有大海航行的感觉了。
蜈支洲岛在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内,面积1.48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5.7公里。
上了岛,迎接我们的是一群穿着泳装跳热舞的外国姑娘和小伙子。
岛上有潜水、摩托艇、拖伞等海上娱乐项目,当然价格不菲。我们不愿去凑热闹,也不是冒险的年纪了,所以只是看看而已。
买了环岛观光车的票,60元一张,绕着小岛转了一圈。海水拍打着临海的山石,溅起层层浪花。
这里是电影《私人订制》拍摄地,现在成了景点之一。
路边一对流浪艺人在弹唱,仔细听了一阵,他们很有些才华,民间真是卧虎藏龙。
蜈支洲岛并没有想像中美好,与鼓浪屿相比差的太远。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物价也偏高,很不明白它名气大的原因。
离岛之后来到亚龙湾,人太多了,沙子倒是细腻纯白。在沙滩边走走逛逛,这里也有一些海上娱乐项目。
很多外国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还有一个半裸的美女趴在沙滩上晒背。
夕阳西下,我们也要考虑安营扎寨了。一路往前,来到大东海渔村,这里嘈杂脏乱,实在不喜欢,继续驱车来到鹿回头公园。
公园建在山上,离市区稍远,环境很好。停车场也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只可惜不让汽车过夜。没有办法继续前行,来到“半山半岛帆船港口”,这里有个帆船俱乐部。
晚上吹着海风,凉爽舒适。港口有整队的保安执勤,不让我们过夜,我们将车停在港口旁边一栋空置的大楼前坪。原以为这里会很舒服,哪知道凌晨两点,电信公司有人在路边铺设光缆,响声很大,颇受影响。
晨起,拍了一会儿朝霞、港湾、船舶,吃过早点,往三亚湾出发。
穿过三亚市区,行至椰梦长廊。只见道路左边临海一侧,一排排高大的椰树峭立挺拔,掩映着绿草茵茵的小径,远处是银色的沙滩、蔚蓝色的大海,像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
道路右边是一幢幢布局巧妙、风格各异的别墅、宾馆。
我们下车,漫步在这二十里椰林画廊。椰林中有人在下棋,有人在吹笛,有人在唱歌;海面上浮出的东、西两座小岛相邻而望,东岛是驻军,西岛是渔家。
走近海边,三亚湾的沙滩质地柔软,海水洁净,天空时不时有飞机轰鸣,几位新人在拍摄婚纱照,一对老人在海边相依着泡脚。
有人在撒欢,有人在期待,有人在回味…这里给了人们做梦的时空,这里是三亚最好的地方。
好,也意味着贵。与人聊天得知这里的房价是每平三万二,一百平就是三百二十万,租金是每月六千,比万宁贵出许多。
下一站来到如雷贯耳的天涯海角游览区,果不其然人潮涌动。门票77元,找了一家餐厅吃过中饭进入景区。
景区内最有名的就是石刻。由于海浪的侵蚀,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礁石区域,文人骚客又在这些礁石上留下了石刻。比如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南天一柱…
最早的石刻是清康熙五十三年,三位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的“海判南天”,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
最著名的“天涯石”是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题刻的,“海角石”是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题写的。
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这就成了景区的由来。当然,每个石刻都会编造一个相对应的美丽故事。
三亚的阳光很强烈,晒得人慵懒疲惫 。从景区出来,我们驱车南山文化旅游区。
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景区停车场超大,分为若干个区域,停车费只要五元。那么大的停车场就我们一台车过夜,有值班保安,旁边还有派出所,周边又有很多树木,阵阵清风吹拂,凉爽宜人,南山真是一块福地。我们放心大胆的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