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做时间管理还不如管理自己,刚开始不以为然,但不断经过验证之后发现,这话太正确了,时间无法管理,即使你不管不顾,它也有自己的规律,一分一秒不会受任何的阻拦,这也说明控制外力不如控制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去年的时候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从做人的基本功开始,不断想通过阅读解救毫无感受、麻木、悲观的自己,之后便狠狠地做计划一定要逆袭,结果是阅读的事情是坚持下来了,但在写作、做视频这件事情上还是原地踏步。上个月也计划每日自我复盘,让计划牵引不断去实现既定目标,结果是我已经停更了半个月,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复盘也无从谈起。
既然无法管理时间,怎样才能管理好目标计划,让时间与他们友好的相处呢? 时间是一面镜子与旁观者,它反馈着你的勤奋、懒惰、拖延与自律。当你完全将自我的注意力与意志力交付给目标时,时间会给与你正反馈。
关于时间管理,有很多的误区,它也经历了被管理的四个阶段:
第一代理论:利用备忘录与便签调配精力与时间(缺乏优先的概念)。
第二代理论:强调日程表,反映出自我的时间管理,以及对未来规划的重要性(无轻重缓解之分)。
第三代时间管理:讲究优先顺序,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目标设定,将有限的时间进行分配,提高效率,但问题在于严卡时间,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产生反效果,每件事情都无法取得好的结论。
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时间无法管理,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将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而在新的管理理论当下,让重要的事情成为生活工作的重心必须要满足:①保持目标、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和谐一致 ②平衡 ③围绕核心事件 (以周为计划展开实践的呼应,以重要性展开)④以人为本,管理时间不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内疚,而是更关注人的因素 ⑤ 灵活变通 ⑥随时携带
所以管理时间也是一门学问,它告诉我们:别管我,管好自己就行。它也说了:紧急的事情显而易见拖延不得,但未必很重要。
紧急重要:一直被牵着鼻子走,结果是压力大,精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比如每天着急赶BP
紧急不重要:容易轻视目标和计划,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紧急总会给人危机感,比如赶在51前搬家,突然发现还需要疯狂购物。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为他人做贡献,容易被视为分不清重点,最基本的都需要依赖他人。
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建立人际关系、长期目标等等,这是一种找机会的思维方式,着眼于未来的人生规划,自律、自制、平衡自我,时间的重要性应该放在这些事情上。
每天当累累的躺在床上准备休息的时候,满心内疚自己的一无所成,但又感受到时间给你的压力,不睡不行。可是只是凭借身体的发出疲倦的信号就让耗损的一天结束了,天天如此,计划目标都去哪儿呢?所有内疚的根源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任何事情都可以得过且过,理解自我摆烂,那所谓的目标计划跟你就没有任何关系了,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管理成就生活》中第三条管理原则:自我管理。
你为何对自己的目标总是视而不见,拉胯再拉胯,核心是没有高效进行自我管理。史蒂芬柯维总结的一句话是: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
独立意志是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除了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之外,要真正实现自我管理,必须要激发自我的独立意志。拥有独立意志意味着做出自我选择并采取实际行动。而这个前提是“要事第一”。比如我计划要开一家花艺工作室,带着两位好友的期盼,那必须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行。比如要成为一名博主,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博主,具体的实施行动是怎么样的?没有这个东西也都是空谈。诚信是个人价值的表现,通常人们都会对外讲究诚信,可在自我管理上也必须对自己讲诚信,内外兼修才能真正诚信,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律。《成功的普遍性》作者格雷说: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目标与理想,仍可以凭借毅力克服心理障碍。正如我现在的状态,为了要成功开启一家店,必须要克服所有的心里障碍,一步步按照计划往前走,每一步的力量都是在目标的牵引下,独立意志冲锋在前。
勇敢拒绝说不,这是管理好时间的第二个基础,管理好自我意志是前提,也要管理好外界对你的阻碍。
到这里,基本可以对自己的失败得出结论:失败得原因表面是缺乏自制力,更深入的原因在于“确定目标”的功夫仅停留在表面,目标没有轻重缓急的观念,便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即使到了而立之年,你也仅仅是个普通人。想要管理自己:先确认自己的角色,然后确认自己的目标 第三安排进度与实践,最后付诸实践。接受良心的指导,确定自我目标每周进行反馈与反思。切记:任何一种事情做的太多就变成了懒惰。
总之,人比事重要,管理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