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说明了方向的正确性,但是怎么才能确定方向是正确的呢?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其实选择大于努力,它的隐含前提就是要顺大势运行。
选择,名词,人们通常会认为它应该是正确的,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让人心安。
通常大家会下意识选择目前比较容易的路,因为我们很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拉长时间看选择的结果。而且我们会随大流,毕竟有成功的经验在前面。但是这些是正确的选择吗?不一定。
容易的路是因为作为当事人我们都有偷懒的想法,想走捷径,但是正确的选择往往不那么令人愉悦,所以需要一点无我之境,把自己的情感、偏好、习惯排除在外,考虑自己的选择时,像是在给朋友出主意。
随大流一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所有的事实,只想避开风险,这个时候需要从灵魂深处拷问自己,我做这个会后悔吗?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二是抄近路,直接和他人对标,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行动。
和菜头老师给了他关于人生选择的三点领悟:
1)最理想的情况下,是能够做到屏蔽个人情感、偏好、成见的影响,完全站在客观冷静的角度去做判断。对自己的话可以换个角度,如果是朋友,我会怎么建议呢?然后迁移到自己身上。
2)在次一等的情况下,我们承认选择的前提条件不足,难以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这个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先逻辑推演,看这个方向是不是可行,比如趋势、资源以及兴趣三者相交,如果确实可行,我们就找办法尽力去做。
3)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不得不尝试很多轮,试过不同的方法,最终认清自己究竟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要多尝试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很难在一踏入社会就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存在的价值,多尝试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在所有的变数中,人才是最大的变数。你的每一步选择都是你现在的状态,你现在的状态也会影响你以后的选择和人生。
我们最要确定的一点就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不管是不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勇敢去闯,看不见的也许更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去行动。行动后才知道自己行不行。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个社会还有上升的空间让人去通过选择或者努力改变。
人生算法的老喻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对,也不对,因为很多努力就是为了获得“选择权”。然而,大多数人对于看得见的努力,愿意拼命投入;对于看不见的选择,却仓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