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D52#
阅读时间:2022.3.30
阅读书目:《好的教育》
作者: 鲍鹏山是一名作家、学者,著有《风流去》、《孔子如来》等作品,也是中文系老师。他还是浦江学堂创办者,收二到五年级孩子,用课余时间带他们完7本国学书,分别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和《六祖坛经》。
阅读笔记:
这本《好的教育》,其实是谈孔子的教育。非常幸运的是最近学了一期论语,而今天开始学习第2期。所以里面谈到了很多关于《论语》或者孔子的话、事,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甚至因为自己不知道而去反驳、或者说潜意识里面并不相信人家说的。
这里开篇问到鲍鹏山教授什么是好的教育,他觉得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比如现在学《诗经》,只学部分段落加考试,题目如《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305首诗,分风、雅、颂三类编排,还有三个艺术手法赋、比、兴……老师们把这些知识点编成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学生们回答出来了就过关了。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们能收获什么?他们只是知道了《诗经》是什么。但是孔子不是这样教《诗经》的。孔子是要通过教授《诗经》,让一个人发生变化,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分别对应有情怀、有观察力;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就是我刚才讲的人的主体性。这里面谈到比如说写诗经不是为了填空,而是要去把握它的整体。
所以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这一点发现自己以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我到现在也不能体会到《诗经》给我享受、陶冶,论语也是,当然跟我个人和家庭也有关心。
另外里面提到了教育的两大使命,第一使命是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明,这是教育最基本的使命,第二使命是传授并创新人类的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接着提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更多的受教育“被文化”,文化作为动词,使人在精神上最文明化。那么什么是文明呢?什么是文化呢?我们可以回到《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精神》,不过实话实说,这本书我又忘记得差不多了(摘抄的:“文明”来让我知道,我应该停在什么地方,站在什么地方,在那个地方怎么做、怎么干。所以“文明”就是用文来明,用文来展示。)。这就要做到《论语》的第一篇第一节的“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学而时习之”,当我写到这个段落,真的非常重要。
然后提到了“教师能做什么?”教师能做什么:他们要有理想、有担当;教师要能温故而知新,不仅教知识还要面对世界的层出不穷的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判断力。
紧接着讲到了什么是素质?作者觉得很多发言都经不起推敲,最后他觉得孔子说的“兴、观、群、怨”可以解答,另外包括孟子说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然后还特别受益的就是讲到何为经典跟元典:
面对很多人对孩子学习“元典”等会表示不屑跟怀疑,鲍老师的回答是:“谁告诉你老师只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教室里教数学、物理、化学,不如带他们进游戏机房。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的震荡信息,将来能够影响他生命发展的兴趣”
另外在面对很多人担心自己做不到有高尚的内容跟优美的形式,也学不到或者也没时间或者体会不到各种经典、元典的本质。鲍老师的回答是“不在意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而在于你现在有没有这个愿望,很多时候我们确定目标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出发,所以关键你愿不愿意。”
教育曾经有过高尚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学院,比如就是孔子的教育。孔子的学生是立体的、是个性化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
要面对双减,他给我们的话是“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家庭的读书模式。”,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他的知识宽度,而是他的判断力和精神高度,因为精神高度,无法伪装,没有精神高度,那么也无法展示。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笔记,最后要感谢每次学习,今天很受益的部分,就是能够去提到另外一本书,包括早上在群内分享的“从孔子之乐”联系到了《与哲学家谈快乐》,人生第一次能够去联系,能够真的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