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25-4《《助人技术 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3版) [美]克拉拉.E.希尔 著 胡博等 译 53万字,用时20小时19分(2024.12.12-2024.1.19)
刚才用24分钟"读"了一本书叫《九宫格写作法》。就是提出九个问题,自己回答这个九个问题。写读书笔记一直都是胡乱写,今天试一试。
第一个问题:作者是谁?
克拉拉.E.希尔。对作者也不了解,不能介绍更多。
第二个问题: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书名已经概括了书里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了一种助人技术,叫三阶段模型:探索、领悟、行动。探索阶段,使用的是罗杰斯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也就是人本主义理论。领悟阶段是以精神分析理论和人际理论为基础。行动阶段的理论基础使用的行为治疗理论。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用了3种治疗方法。就人本、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
第三个问题:哪些人可可以读?
我觉得都可以。这些方法和理论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互动中。特别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就可以用。
第四个问题:本书都介绍了哪些技术?
探索阶段的技术有支持性重复、情感反应、情感表露、针对想法和情感的开放式提问。这个很实用。
领悟技术用了挑战、解释、及时化、针对领悟的开放式提问,领悟型表露。
行动阶段技术有提供信息、直接指导、过程及建议反馈、针对行动的开放式提问、策略表露。
第五个问题:我的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是看到很多人的推荐。特别是看到跟我对练的小伙伴儿。然后一看,很适合,这个是一本助人的基础书,就是不分流派的。这个阶段应该在学习心理咨询之前。就属于预科。我的学习就颠倒了。
第六个问题。我读完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确实还挺实用的。里面的技术反复讲,而且也有例子。有技术的,有总结,有话术,有练习。但是这也需要不断地重复地练习。很多技术都是基础性的,像倾听里面的支持性重复、情感反应。情感表露。针对想法和情感的开放式提问。这都是练习心理咨询的基本功。领悟技术里面的挑战,也就是面质,都是很实用的。今天的咨询练习就用到了这个技术。总之,这本书是一个挺实用的书。专业,非专业的人都可以读。
第七个问题。列出九个问题都很难。算了,还是摘录吧:
达尔文(Darwin,1987)推测,史前人类在拥有语言之前,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威胁、问候和服从的。他认为这些共享的遗传解释了为什么所有人类通过相似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基本的情绪。
“只要一个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他就会确信,没有哪个凡人能保守住秘密。如果他的嘴唇是沉默的,他的指尖也会喋喋不休地谈,甚至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并泄露他的秘密。”
空间关系学(proxemics)这个术语指人们在互动中如何使用空间距离。霍尔(Hall,1968)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四种距离分区:亲密距离(0~18英寸)、个人距离(1.5~4英尺@)、社交距离(4~12 英尺)、公共距离(12英尺及以上)。
沉默可以提供共情同感和温暖,反过来,沉默也可以用来挑战
沉默被精神分析治疗师在长期治疗中用于鼓励自由联想(即说说进人你脑海中的任何东西;参见Basch,1980)。
在日本和中国文化中,沉默是一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希望谈话继续下去的标志。相反,欧裔美国人在沉默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常常急着去填补空白。
认可是一种偶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是“偶尔”)使用的助人技术。
问题并不会因为弱化和否认而消失
认可不应该被用来消除感受、否认体验、阻碍探索,或是提供道德判断。当助人者发现他们在以一种起相反作用的方式使用认可时,他们可以想想自己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相比较而言,从属方(女性)对支配方了解得更多。她们必须这样。她们必须高度适应支配方,能够预知支配方高兴或不高兴的反应。我想,这就是所谓“女性直觉”和“女性心机”历史的开端。
你不必记住每一件事。
构成世界的不是原子,是故事。
专注点放在当事人而不是其他人身上。
独自思考是不容易把问题想清楚的--思路很容易被阻断或卡住;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问题彻底弄清楚;还可能使行为合理化,或者干脆放弃努力和尝试。如果有另外一个人倾听,就像镜子一样把当事人说的反映给他们看,这就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在想什么的宝贵机会
一个人的表述,经另一个人的转述往往会有所不同,重述能让当事人去思考自己真正的想法。重述也能让当事人澄清事实,对问题的某一方面做彻底的探索,思考那些之前未被考虑到的方面。有一位对他们问题感
重述的目的是让当事人聚焦于某个问题,并在这一问题上谈得更深入,对该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并非只是重复当事人已经明白的东西。
愤怒、悲伤、恐惧、羞愧、痛苦和受伤害似乎是治疗改变中涉及的最重要的情绪(Green-berg,2002)。由于对这些情绪感到羞耻并担心不被接纳,这些负面情感通常是被抑制的,不会被表达或体验。许多人甚至不能允许自己去想到这些情感。因此,当事人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其感觉足够的安全,才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这些情感。
有时情绪是存在层次的。
在表达、体验过愤怒之后,悲伤和羞愧往往随之而来
在表达、体验过悲伤之后,愤怒和罪恶感通常会出现。同样,格式塔治疗者认为每种情感都有两面。如果当事人只谈论害怕,助人者就要去想想他的渴望;如果当事人只谈论爱,助人者就要考虑到恨。借助对情感做更深人的思考,助人者可以让当事人接纳大量过去不被承认的情感。
在当事人处于危机之中,或是被情感淹没、心神错乱时,最合适的做法也许是教导当事人管理情绪,而不是迫使他们进人更深的情感中(Greenberg,2002)。
第八章
有时候助人者会去判断当事人所说的真相,而不是去倾听和理解。一种难以避免的评价类型是助人者使用自身文化标准去评判当事人。
同情可能是另一个阻碍倾听的因素,因为有时候助人者太投人了,太为当事人感到难过了,以至于无法保持客观性;他们企图“拯救”当事人,而不是专注于他的感受。
研究发现当事人一般谈60%~70%的时间(Hill,1978;Hill,Carter &OFarrell,1983),相反,在非助人情境中,交谈的双方,理想上说话的时间约各占50%。对初学者来说,去适应倾听比去适应说话还要难。
有时候,初学者的错误是做当事人的“朋 友”而不是助人者。
虽然他不能改变他的生活环境,但却可以改变他赋予经历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Freud,1940/1949)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经历一些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在刚出生时,婴儿完全由本我(id)控制,或由寻求即时满足的原始欲望所控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ego)形成以帮助孩子延迟满足并和外部世界谈判。在进一步的成长中,孩子通过解决恋父/恋母情结而内化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发展出了超我(superego,包括道德和理想)。在整个一生中,人们挣扎于原始冲动、调适自我和社会限制、理想之间的冲突。
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是将无意识意识化,换一种说法,就是用自我来代替本我。
精神分析和人际关系的助人者强调要着力于治疗关系,并认为这是治疗性改变的核心机制。
当事人常常对自己获得领悟比强加给他们解释感觉更好。
挑战的目标是增进当事人的觉察
了解自己和作出改变是多么困难
任何人都是容易看出别人的矛盾,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一致。
挑战的运用要即时,即在当事人出现不一致行为之后尽快挑战。
如果当事人能够开始自嘲,他们就能够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解释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据以理解其问题的概念框架,并提供克服其问题的基本原理
弗兰克夫妇(Frank&Frank,1991)认为,解释可以通过对那些混乱的、杂乱的或难以解释的经验进行标签化,来增强当事人的安全感、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弗兰克夫妇声称,解释之所以能减轻痛苦,部分是因为它能重新定性当事人的情绪,使其变得更容易被理解。他们认为,当无法说明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后,它对当事人的威胁就会降低
丧失是生命的一个存在性事实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丧失。
学会将不情愿和阻抗视为正常。
认识到不情愿和阻抗有时是一种逃避方式,而并不一定是对助人者的恶意。
探索你自己在生活中改变某些问题时的不情愿和阻抗。
考虑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做那些你要求当事人做的事。
这本书花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主要用来筛选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