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最近都不做PPT,是不是准备脱离P圈了?
在P圈折腾这么久,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不玩了?只是最近开始做运营,新环境的改变,又要开始适应另一种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模式,已经把我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送给了地铁,留给PPT的时间所剩无几。
曾经也犹豫过,上班距离这么远,要不要去?时间又一次把我抛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其实心里已经很清楚,因为有一条主路,那些叉出去的小路只是暂时起了迷惑阻碍作用而已。
曾经也在租房的问题上折腾过,要不换个房子?答案是NO。在原来的地方待惯了,天天面对熟悉的卖菜阿姨和水果店老板,总会对这个地方有所依赖,依赖之中就会衍生出一种细微的感情因素;其次是考虑生活成本在内,要找一个让自己的满意的房子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综合以上种种,于是就开始每天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上班路程。长此以往,每天上下班的距离加起来应该可以快速达到绕地球一圈的目标,但是又怎样呢?
做每件事情,有得必有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称。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才能说服自己去做更多可以实现目标的事情。
一个乐观的人,即使拿到一副烂牌,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打才不会打得更烂。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面对生活的态度。不顺是人生常态,一切都那么顺利就没有努力这一说了,也省去了寻找人生意义的这个过程,时间从此变得没意义。因此,如何把生活过得更顺?又变成了时间给我们的另一个命题。
这样看来,时间好像总喜欢给我们出难题,偏偏我们又是不喜欢考试的孩子,但又羡慕那些考试拿高分的孩子们。听到有小伙伴利用上班坐地铁的时间把插画技能锻炼得炉火纯青;听到有小伙伴利用上班的碎片化时间提高了英语听力;听到有小伙伴利用早起的时间完成了一年的读书目标……
他们和我一样,上班需要跨越大半个城市,即使花费了一堆的时间在路上,却总能把时间利用得很好。在看似无用的时间里幻化出一波又一波的技能,实在令在下佩服。
那个画插画的小伙伴说: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情,你会想方设法去完成。那些试图阻碍你的因素,都不过是暂时的,你最终会找到更好的的办法去克服它们。
之前的我,总是潜藏着一种悲观主义者的思维:
1)每天6点半起床,怕睡不够,影响一天的工作效率;
2)上下班花费的时间太长,加上步行,一天可能有4个小时的浪费;
3)如果利用坐地铁的时间学习,人多的时候根本无法集中精力;
4)时间太赶,早餐没时间吃,晚饭没时间做。
其实,如果用乐观主义者的思维来思考这些小事情,就可以是另一番情况了:
1)关于起床时间:6点半起床,只要早点睡,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况且,如果能够坚持21天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
2)关于上班时间:走路当是锻炼,刚好可以给小肚子减肥,坐地铁的时间可以看书或者写写东西。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来回一般只有五六个站的地铁没位置坐,其余时间都可以坐下来,保持一个相对放松的姿势来进行有效学习。
3)关于饮食问题:时间紧迫,早餐和晚餐确实有点难解决,但是可以吃得简单点。按照前面的说法,说得好像有足够的时间我就会经常自己做一样。实际上也未必。
如此一来,发现远距离上班似乎也并没有在时间上构成极大的的浪费,所有看似不太友好的难题,都被良好转化成有效输入。
合理地规划碎片时间,找到有利的因素长驱直入,从被时间攻击的对象变成利用时间的掌控者。最后你会发现,在除了上班的时间之外,找到更多有意思的事情,那才是最大的乐趣啊~
那么,不如就从地铁看第一本书开始好好坚持,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做好有效输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学习…
时间的考题不会有尽头,只愿还能拼尽全力给自己的时间填进有用之物。